第6章 初露之锋芒

光之源泉 用户31978294 4343 字 1个月前

杨学山一听,急脾气犯上来:“你也得有点脑子啊!如果我像刘老四信上说的那样,是个给日本小鬼子通风报信的奸细,我还不得半路上把信打开看看里边写的什么,然后把信里儿的秘密通报给日本小鬼子啊?我还这么着,”杨学山做出一个挺胸抬头的样子。“来给你们送死啊?还不早跑得没影儿了啊?”杨学山越说腰板挺得越直。

“吆——喝!死到临头了还这么嘴硬!”要毙杨学山的人没想到年纪还不大的杨学山临死前嘴还这么硬,头脑还这么清晰。搁着别人,早就吓晕过去了。面对着杨学山这种视死如归的劲儿和说的非常在理的话,他一时说不上话来。在炕沿边上来回走了两趟后,突然又发现了什么问题的似地问:“你认字吗?”

“不识字。”

“那不得了,因为你不认识字,所以你看不懂信。你就是打开信看,信中的秘密你也盗取不了!你也不能告密给日本鬼子。”

杨学山急得血直往头上冲:“照你说的,我也成不了小日本鬼子的奸细。我不识字怎么给小日本鬼子送情报?没准儿送去的情报也是把鬼子送进死路的情报。那鬼子还不早就把我这个引导他们走向灭亡的人杀了?还能等到现在让刘老四叫我自己来送死来?这是一。二,咱们送信有个规矩:不能看信。我没拆开信看,更说明我不是汉奸特务。是咱们八路军的铁杆!”

“吆——喝!八路军的铁杆!”听到杨学山说自己是共产党八路军的铁杆,要毙杨学山的人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1940年百团大战后,日本鬼子对晋察冀边区进行严密的封锁,实行残酷的“治安强化运动”和“联保连坐”制,严禁粮食、布匹、药品和食盐等生活必需物资输入边区。1942年春天,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十年九旱的八路军主要控制区的冀西山区,严重欠收,老百姓家里没有粮食,靠吃树片和树叶果腹,许多村庄的树叶都被吃得精光,生活异常艰难。为了困死饿死八路军,日本华北侵略军加强了粮食的控制,实行配给制度,逼迫华北粮仓的冀中农民把粮食交到指定仓库,每户只准留下一个月的口粮,多留者,杀全家。此外,还在平汉铁路边上挖封锁沟、筑封锁墙,三五里还建设一个碉堡,夜里每个碉堡还有大瓦数的探照灯严密监视,装甲车在道路来回巡逻,严防八路军从冀中往边区偷送粮食。仅1941年秋,就有160多人为边区运送粮食壮烈牺牲,300多辆马车被毁。冀西抗日根据地粮食严重短缺,生活非常艰难。杨学山的家乡所在的抗日部队——一分区不得不把黑豆与玉米核磨成粉做成糊糊充饥。而在更加贫困的根据地,将士们连这都吃不上,每天靠吃树叶过活,而且还是到远离村庄的地方摘树叶吃,村庄附近的树叶留给百姓吃。由于极度缺粮,杨司令从阜平赶回关头的路上看见沿路上一群群贫苦农民有气无力的逃荒要饭,心里非常难受,命令所属机关每人一天省二两粮食,作战部队每人每天节省一两粮食救济灾民,同时还关闭了领导干部的小灶。据抗战老战士叙说,到了冬季,野菜也挖不到了,树叶也摘不着了,一些人忍受不了这艰苦生活的八路军战士,不辞而别回到了家,甚至还有投靠日伪军那边去的。据相关材料,1934年(民国23年)抗日根据地的一个县总户数为户,总人口为人,到了1940年(民国29年)5月,总户数减至户,总人口减至人,六年中有20多万人逃离生活艰苦的抗日根据地,当然其中也有饿死的和被小鬼子枪杀的,但大部分是逃离了因小鬼子经济封锁而使生活变得异常贫困的抗日根据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在这么艰难的岁月里,还有人想做八路军的铁杆,尤其是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的少年想做八路军的铁杆着实很让八路军的领导青睐。当要毙杨学山的人非常佩服走到杨学山跟前,仔细看了看杨学山,竟然把刘老四写给他的密信举在杨学山面前抖落了几下,让杨学山看:“那这封信说你是汉奸,你又做何解释?”

“这不明摆着刘老四在诬陷我!想借你们的刀杀了我!一旦你们相信刘老四这封信,枪崩了我,你们就中了刘老四借刀杀人之计了,你们就会少一个共产党八路军的铁杆!”

听到眼前的小伙子还知道借刀杀人之计,要毙杨学山的人刮目相看杨学山了,——借刀杀人之计可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啊!穷乡僻壤文盲成群,别说一个半大的小子能说出借刀杀人之计,老头也没几个能说得出!

有关借刀杀人之计,杨学山是从庙会上听书听来的。旧中国乡村,特别是北方的乡村,每年的正月十五大都举办庙会。一是冬季农闲,农民有空闲时间逛市场,二是劳累了一年的农民中有些农户或多或少有些商品需要交换,三是那时没有电影、没有电视、没有互联网,连报纸和杂志等媒体都很少见,农民渴望一个信息集散地,于是正月十五的庙会就自然而然成了山区的信息集散地。而且许多消息都从庙会传出。因此,每当庙会来临,家家,人人都忙乎起来,有准备售卖农产品的,有准备演出的,有准备说书的,有准备算命的,甚至有拿着一大沓子钱准备到庙会当着众人数以招揽媳妇的。尤其小孩们,对庙会更是向往不已,掰着指头数着庙会的日子。等到庙会的那天了,早早就爬起来,欢天喜地往庙会颠儿。杨学山每次赶庙会只是为了听书。见着说书的,往跟前一蹲,一听就是一整天,听得如痴如醉。一次,他八九岁的时候,跟着他爹赶林泉庙会,走到说书的的跟前,就地一坐,全神贯注地听了起来。傍晚庙会人影稀少,说书要收摊了,他才发现他爹早已无影无踪。自个儿东撞西问,才算回到了家。关于三十六计中的瞒天过海、声东击西、上房抽梯、借刀杀人……空城计、美人计……他倒背如流。后来杨学山回忆说,幸亏他是个带把儿的,要不是带个把儿,那次赶庙会与他爹走散后,早就被人贩子卖到山沟里了,给山沟里四十多岁的光棍汉生了一堆又一堆的娃!

看着杨学山边说边晃着小脑袋,要毙杨学山的人忍俊不禁:“但是反过来说,你如果真是汉奸特务,不崩了你,那我们八路军不仅没少一个铁杆,不是又多一个危险分子吗?”

“有我,你们八路军不可能多一个危险分子,只能多一个铁杆汉奸。”杨学山马上意识到说错了,赶快改口,“这么着说不对!应该是多一个铁杆关公!”

要毙杨学山的人忍不住笑了:“关公?你还知道不少呢!”

“当然了!”杨学山看了一眼走近跟前的人,“这么着说吧,你今天要是崩了我,将来你们八路军就会少一个给你们八路军通风报信的,那叫什么来着?”杨学山想了想,想起来了,“对了,将少个嫡系!”杨学山说完,听到眼前的人笑出了声,更来劲了,“到那时候你们就会死伤惨重!有我一个,你们八路军就多一份安全。你别笑,别把白粥不当干粮!你们领导也亲自跟我们讲过,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少一个人就少一份力量,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是不是?”杨学山像炒豆子似的,啪啦啪啦不停顿地说,初露雄辩的口才。

“嘿!这小子,行!还知道‘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和民族统一战线呢!我还第一次在山区从一个农民口中听到,而且是从一个毛头小伙子嘴里说出来!”要毙杨学山的人惊讶眼前这小伙“出口不凡”。他内心惊喜!——他的游击区里竟然还有这么个萌哒哒!他压抑着内心的喜悦,在杨学山身边来回踱步,琢磨着身边这个半大小伙子:从他的话语和态度以及表情来看,肯定不是刘老四说的汉奸特务。但他还是想借这次机会想多了解了解这个口出惊语的小伙子:“但你们保甲长的信说你是汉奸特务,他是你们一村之保甲长,他还能编瞎话?”

“放他娘的狗屁!他说我是汉奸特务,我就成了汉奸特务了?”杨学山一听眼前的八路军这么相信刘老四,着急起来,因为眼前的八路军如此相信刘老四,就意味过会儿他就被当成汉奸特务给毙了,赶紧指出刘老四是一个不可信的人,“刘老四才是个大汉奸呢!他是我村的地主恶霸!刘老四,他,”说到这儿,杨学山胆怯地把眼睛往上挑了一下瞄了一眼跟前的八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