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层面来讲,充电桩这个东西本身没有太高的技术门槛,而且以他们行业的潜规则来说,布了点的停车场,除了少数个别几家,基本上都是签了排他协议的。
也就是说,一个停车场里,只有他们一个品牌的充电桩。基本做到了单个停车场的垄断。所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推行,他们的规模效应起来之后,未来的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
但和所有互联网企业一样。提供充电服务只是他们的一个基础业务。重点是用户量,或者说活跃用户量。
如果用户大多只是在他们的APP上充个电,那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所以作为市场总监的马总表示说,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他们将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用户端的使用体验优化上。
而这种用户体验优化,一方面是APP使用逻辑的优化提升,另一方面自然是各种线上和线下的活动上。
他们的策划部门已经制定了一套针对用户在线上的活动,包括签到积分,会员体系,组队打榜等等等等。
但这些都是线上的,他们策划部门的经验也都在线上,所以现在迫切需要一个线下的合作伙伴,帮他们策划一些活动。
需求大致就是这样,之后针对他们公司线下的活动,还有我们这边公益的计划,分别由顾晓媛和苏诚宇进行了介绍。
我这边也做了适当的补充。
原则上夏总跟马总都没有什么意见。只不过我们现在的计划都还很初步,所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讨论,大家也约定了在两周之后的周一,让我们拿着详细的方案去夏总公司提案。
之所以会定下两周之后,那是因为我跟夏总坦言,因为徐远的关系,下周我们要去北京跟另外两家互联网公司的老板碰头,同样商讨今天跟他们谈的事情。
我们也是希望借此把公益这件事做大,形成一定程度的规模效应。进而帮助更多的人。
聊完之后,夏总跟马总告辞离开。
我跟苏诚宇和顾晓媛聊了一下后续之后,也就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
……
晚上回家,继续跟秦莉煲电话粥以解相思之苦。我发现我跟她现在越来越有谈恋爱的感觉了。虽然迫于徐远的原因,我俩到现在都还没有公开承认过彼此的关系。但实际上,我们跟正常情侣,在相处上已经没有任何区别。
她会跟我分享今天吃了什么好吃的,我会跟她吐槽老刘有钱之后,甩下公司,跑去三亚购置产业的不负责。
她告诉我这两天谷梦瑶一直在跟孙杰打电话,我告诉他孙杰这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等等诸如此类其实不算事情的事情。但对于我们这种处在热恋期的人来说,总是乐此不疲的分享着。
但我们俩其实都知道,终归我们中间,还隔着一个徐远。只不过我们都彼此很有默契的谁都没提。也算是一种心照不宣吧。
但我总觉得……徐远肯定在憋什么大招了。
……
第二天是周五,早上我接到了快递的电话,告诉我手机到了,我很是高兴的去前台收了快递。迫不及待的拆开包装拍了照给秦莉发过去,留言道:我未来的新手机到了。
秦莉也是知道我这是在调侃之前说的,等新手机发布之后再给她买个新的,我来用现在这个。所以她回了我一句:知道了。两套。
我瞬间变得心花怒放。不过之后对于我的调侃,秦莉就再也没回我。搞得我不知道是她真的在忙,还是我的放浪,惹毛她了。
但不重要,重要的是晚上她就回来了。于是我收起手机,强迫自己投入工作。
今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和沈毅诚开会了,昨天已经跟聂雷确认过今天下午3点去沈毅诚办公室谈泰安地产那个项目。
方案昨天下午我已经看过了,学计算机出身的顾山宇确实没让我失望,把这个方案做的非常技术流。整个方案超过6成全是在介绍AR技术,室内导航技术的优缺点。
甚至还联系了一家在室内导航领域比较出名的公司,让他们提供了一些已经在商业地产项目中实现的室内AR定位导航的案例。
说实话,本来我对顾山宇这个方案其实并不是太满意的,因为太过技术流了。我稍微懂点还好说,但是如果沈毅诚不懂这些,甚至对这些都不感兴趣的话,那这方案基本上就可以推翻重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是看了第三方公司提供的案例之后,我瞬间对前面大段篇幅的技术介绍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
甚至一下让我对这个项目变得前所未有的有信心。我相信只要沈毅诚有点商业眼光,就知道这东西有搞头,如果再结合公益,结合活动运维以及媒体宣传。
那他们泰安商场的名头势必将会空前响亮。
最关键的是,对于商场物业方来说,使用室内导航技术之后,还可以在后台对人流量进行精确监控。甚至还可以针对注册用户进行精准的管理。
比如我刘畅注册了泰安商场APP,或者公众号。基于室内导航的位置信息,商场就可以准确的知道我今天来了这里,去过哪些商户,在哪些地方停留。从而推测出我的消费习惯,之后可以针对我的这些消费习惯重点推送商铺信息。
比如我今天在卖衣服的A品牌待了20分钟,如果APP里有针对A品牌的折扣,而且我也使用了的话,那商场就会知道我对A品牌是感兴趣的,那下次就会着重推送A品牌的信息给我。增加我复购的几率。如果再配合打通POS系统,那就可以更加精准的分析出我的购买习惯和需求。
当然,我如果不买东西也没关系,还有其他技术手段可以知道我的情况。这里就不展开了。
总之就是有了这些监测手段,那我这个人就会成为一个样本,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来描述我这个样本之后,就会对我形成若干数据标签,我的信息也会越来越完善。
以后一旦商场有任何形式的活动符合我的数据标签,那就会通过各种渠道对我经行信息轰炸。到时候我不关注都难。
这就是现在互联网公司普遍采用的手法。
不用怀疑,企鹅还有阿里一定是比你自己还要了解你的存在。别跟我扯什么隐私,因为只要你用他们的产品,或者他们收购企业的产品,那你的数据就会无条件的被他们收集。除非你不用。
甚至顾山宇跟我说,别以为只有手机里面的操作才会被记录,现在某些大厂的APP,甚至还会偷偷开启话筒。到不是说他们会录音,而是会分析你说话里面的关键词。比如某个品牌,某种东西。
所以有时候当你打开购物软件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哪怕你之前没有浏览过某种你感兴趣的商品,首页或者次级页面的广告栏里,也会出现这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