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追剧追到了快一点,所以早上醒过来的时候已经10点多快11点了。
洗漱之后我看了看家里的东西,除了几片面包几乎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在消灭了残存的面包之后便拿起车钥匙,准备去超市采购一点东西。
当然,也不会买太多,毕竟下周大部分的时间我要出差。买多了没必要。
出门的时候看到手机提示收到了Lucas发来的确认邮件。我转手将邮件截图,发给了陈依依。她也没回复我。
等我到超市的时候收到了谢纯的消息,她说他们已经收拾妥当准备出发去机场了。我让他们一路小心,下周厦门见。如果还有什么需要我周二带过去的,记得提前告诉我。
她回了句收到。之后,我便进入了采购状态。
我纠结是不是买点菜晚上自己弄一顿,然后明天带个饭。米家里有,就稍微买点菜就行。但转念想想,正儿八经地弄两个菜,又有点麻烦。于是放弃这个念头,还是老老实实叫外卖吧,何必这么作践自己。
于是我就买了一些生活用品,饮料零食。其他也就买了一包切片面包,一包切片包装的起司奶酪,跟一盒鸡蛋。
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我买完所有东西,在收银区排队结账。无聊刷了刷朋友圈,发现陈依依发了一条,内容是几张她在特殊学校做义工的照片,里面她穿着志愿者的衣服,在跟小朋友做游戏。配文是,这是一群折翼的天使,愿他们健康成长。
图片里她笑得很灿烂,我能清晰地感觉到这几张照片所传递的温暖。
所谓特殊学校,就是聋哑或者残疾的孩子所在的学校。这些学校条件一般不是特别好,尤其是师资,一方面因为这类学校完全是靠政府拨款或者社会捐助运营,教师待遇不会很高;另一方面,因为是聋哑或者残疾的孩子,所以对老师的要求会相对高很多。
面对聋哑孩子,老师必须会手语,残疾孩子老师就必须花更多的精力去照顾。
再加待遇不怎么高,所以但凡能留下任教的老师,做出的牺牲和奉献,都不是一般得大。
我毫不犹豫地给陈依依这条朋友圈点了赞,我心说难怪早上给她发微信到现在没回我,原来她昨天说今天早起有事,看来就是去聋哑学校当志愿者。
随后我点开跟她的聊天窗口留言道:没想到你说的有事,是去特殊学校做义工。下次如果有机会,记得叫上我。另外,方便的话,你给我一个老师或者校长的联系方式,有合适的机会,我找一些企业过去做一做慈善。
这次陈依依几乎是秒回:不好意思,我刚刚忙完看到手机。餐厅的信息我知道了。谢谢你。另外,这是我第一次来这里做义工,以后不出意外的话,每周我都会过来的。你有时间就一起。联系方式我去问问,要到了我给你,应该问题不大。
我回了个加油的表情之后便收起手机开始琢磨这个事情。
就现在的大环境来说,很多大企业其实每年都会有固定的预算去做慈善。倒不是他们真的多有社会责任,而是慈善捐款是可以用来合理抵税的。
所以很多大企业每年都会拿出一部分钱来做慈善捐助,因为同样花这点钱,与其交税,还不如去做做慈善,换个好名声。当然,这么做在财务方面也有一些好处,比如可能因为出了钱做慈善,能减免一些税款,具体我不是很懂,但大致就是这么一回事。
对于我所在的行业来说,项目当中也不是没做过慈善。
以付东的公司为例,他们做一个发布会,比如预算是一百万,那这一百万在他们内部就是市场费用。如果从这一百万里拿出十万去做慈善,那对于项目的投入来说,就少了十万。且不论付东他们愿不愿意,至少在我这里,我就少赚了十万。
也许有人会问,那为什么不让付东他们公司从原本做慈善的预算里拨十万出来呢?
原则上说也不是不可以,但这会把事情变得很复杂,付东公司内部愿不愿意?愿意的话财务这边要走多少流程?都是问题。
所以,站在付东的角度,如果要在一个发布会里要做慈善,那他势必是会选择直接从市场费用里直接走,这样他会少了很多麻烦。
而我作为乙方,正常情况下是不会主动提让甲方去做慈善的,除非甲方有明确需求,或者因为某些创意需要慈善作为支撑。虽然这么说很功利,但事实就是如此。
同类型的特殊学校我之前因为项目也接触过,只不过不是在上海,而是在北京。客户自己找了一家个人为智障儿童开设的特殊学校。
这个学校我印象非常深,当时那个校长跟我说了自己的故事。
校长妻子怀孕做产检的时候医生已经明确告知他们,他们的孩子各项指标虽然不是最坏,但只是勉勉强强过及格线,所以综合来看,孩子患有唐氏综合征的概率很高。所以建议他们最好还是不要这个孩子。
但因为妻子当时已经30大几岁了,本身身体就不太好,又属于高龄产妇,如果这个孩子没了,他们很可能这辈子都再也没办法有自己的孩子。所以两人最终还是决定把孩子生下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结果自然没有什么奇迹发生,孩子出声之后,确实患上了唐氏综合征,也就是俗称的智障。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教育问题成了困扰校长的心病。同事,因为孩子患病的关系,在这些年求医问药的过程中,他也接触了很多同样情况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