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科举潜规则——刷脸

做官这件事,在秦朝之前,完全是血缘世袭制。即使在尧、舜、禹那个时代,王位也不是什么纯纯的“禅让制”。《史记》翻一翻就会发现,他们其实都是有血缘脉络可查的“亲戚”。

商、周那会儿,人口比较稀少,也没有太多的官员位置。那会儿人们的思想也简单,天黑后娱乐活动也有限,贵族们一窝一窝的生孩子呗!稍微凑合一下,官员位置也就够用了,反正肥水不能流外人田。

到了商鞅变法之后,秦率先实行了“军功制”。意思就是说,战场上比谁杀敌多,凭着收割的人头就可以换来“职称”。大秦就是凭着这一招,达到了兵甲天下的程度,逐渐统一了六国。

在汉代,朝廷选拔官员增加了征辟制与察举制。前者是说,官员位置有了空缺的时候,以公开招聘的方式吸纳人才。而后者的意思就是说,看谁名声好,谁就可以出来当官!只要十里八村的乡亲们认可他,又有官员举荐他,朝廷就下发任命通知书。

到了魏文帝时期,陈群设计出九品中正制,由朝廷官员对人才加以审核。相当于察举制之上,又多加了一道手续。按理说,制度已经是颇为完善了。但这种存在其实弊病不少,皇帝老儿也不可能上山下乡的去了解真相,人才的好坏不就是官员们说了算么?人可是都有私心的呀!所以官员之路,几乎被氏族所垄断。

到了隋朝的时候,终于有了科举制度。从此做官不再是空想,平民家的孩子也可以十年寒窗,一朝咸鱼大翻身!但其实科举制度确立实行在于唐、完善制度在于宋,明清时才是鼎盛期。

接下来也该步入正题了,且不说科举制度也有弊端,就说一件匪夷所思、又真实存在的事情:科举制度也是要“刷脸”的!若是相貌不合格,那么对不起了!任凭你才高八斗,此路也是不通!

因为古人比较迷信,对于相貌丑陋和身有残疾的人,往往是极其歧视的,认为这是“天罚”。意思也就是说,这人如果相貌丑陋、天生残疾,就会在人们印象中,先入为主的被判定为“有罪”。

孔老夫子曾经就犯过这个错误,当时有一个叫做叔山无趾的人,慕名前来拜见孔子。估计这不是真实姓名,只是因为这个人失去了两根脚趾,后人才会如此称呼吧。

孔老夫子挺能装,见来人跛足,就拒绝见面。远远打发弟子传话给叔山无趾说道:“你这个人呀!不是什么好人呀!身体都落下残疾了,这会儿才想跟我学好?晚喽!后悔去吧!”

叔山无趾听了直皱眉,就说道:“我因为行为不够谨慎,导致失去了两根脚趾不假。但是老天已经对我做过惩罚了,您又为什么抓住不放呢?天至仁,可以包容一切,地厚德,可以承载万物。我听闻夫子是天地间仁德的圣贤,原来也不过如此!”说完了这番话,头也不回的走掉了。

弟子回禀了原话,孔老夫子被这番话羞臊得满脸通红,说道:“这人才是个真正的达人呀!你赶紧把他请过来,我要向他学习、向他致敬!”

但是叔山无趾早已走远,不见了踪影,孔老夫子后来见到残疾人的时候,就尊重了许多,再也不敢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所以您看了没?即使儒家圣人,都曾经有着偏见。所以科举制度也有着“刷脸”这种潜在规则,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可能有人又会质疑了,你说这事不对吧?远了咱们不说,就往大清朝上看。康熙朝时候有个施不全,乾隆帝身边有个刘罗锅,这俩可都是天生残疾呀!

这您说得对,但是也只对了一半。

施世纶这个人从小体弱多病,长大后相貌奇丑。清人邓之诚说他“眼歪,手蜷,足跛,门偏”,所谓“五行不全”。康熙帝也是促狭,干脆御赐了个封号“施不全”。

他能得到康熙帝的重用,固然是因为才德过人,但是先决条件却是——人家有个好爸爸。

据史料记载,施世纶因父荫于康熙二十四年出任江苏泰州知州。受父荫!这个不用多说,您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吧?因为人家的老爸,是平定台湾的施琅!人家能够出来做官,根本与科举制度无关。饶是如此,当年因为施琅建功甚伟,康熙帝叫他推选几个孩子出来做官的时候,施琅开始都没好意思举荐施世纶!

若不是康熙帝有慧眼,破格提拔了施世纶,这人才恐怕就没有出仕的机会!

至于刘墉、刘罗锅就更不一样了。人家不仅有个好爸爸,其实也并不“罗锅”。

据资料记载,以恩荫举人身份参加了当年 会试和 殿试,考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授予 翰林院庶吉士。说白了,就是内定的恩典。记得曾经看过,根据刘墉墓出土的骨架来判断,其本人身高足有一米九多!而且根据相关资料只言片语的显示称:仅是唯有驼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