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被惊动的司令部·三

何振国听到韩正明确认数据的真实性后,便发出了一声感叹。

紧接着他转头对着陈晋和谢正业两人问道:

“两位,数据我们已经确认了,不知你们想要如何合作?还有关于电池的量产难度和成本如何?我们简单的商议一下,然后我这边再向上面汇报。”

“何司令,我和陈晋的想法是这样的,我们成立一家电池生产企业,专门负责电池的生产和销售。其中由陈晋进行技术入股,占据70%的股份;然后我们谢氏集团出资500亿入股,占据10%的股份;剩下的20%看下军方这边是否有意?”

“关于量产难度,根据我们实验室人员的评估,除了高精度石墨烯比较难以生产,导致成本略高外,其他方面生产的难度非常小。”

“至于生产成本的话,按照这四块电池来算的话,一块电池的生产成本在430元左右,其中石墨烯的成本就占了370元,算是比较高的了。”

“当然,这只是实验室里的成本,要是采取大规模生产的话,成本就会缩小很多。”

听到何振国的话后,谢正业便回道。关于电池的生产成本问题,也是他昨天晚上才突然想起,才让姜明进行统计的。

而成立一家新公司,以及这其中的股份比例分配问题,则是谢正业和陈晋在前往羊城军区的时候,就讨论好了。

谢氏集团出资500亿占据10%股份,这就意味着这款电池在还没有上市之前,估值就达到了5000亿!

“哦?居然让出了20%的股份,而且你们谢氏集团出资500亿才要10%的股份呐?看来你们对这款电池也是信心满满了。不过这430元一块的成本,确实是有点高了,意味着如果我们将它要推向市场的话,就算在成本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售价也不会低于500元,这对推广来说可是一个大难题啊!”

对于谢正业说出的高达430元每块的实验室制造成本,何振国虽然表示理解,但如此高昂的价格,意味着只能用在一些高端的产品上,从而导致电池在短时间内无法进行大规模推广了。

“何司令,这个成本确实是比较高,主要是目前我们制备石墨烯的成本太高了,几乎占据了9成的成本,除非是可以找到一种低成本量产石墨烯的方法,不然很难解决这个成本过高的问题。”

“但按照目前主流的制备石墨烯的方法来看,想要达到比较低的成本,根本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