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不管如何,每每想起冉求这位弟子,这位被自己曾经评价为最全面的贤才,孔子不由伤心失望。
子有啊子有,你是否偏离了你心中的道呢?
孔子想起那一年,即公元前492年,冉求离开自己回鲁国时说的话。当时,冉求说,宣扬礼教,克己复礼,这样的事他并不是不赞同,但实在是力不从心,故请求离开。
当时的孔子,真的很不希望冉求离开自己,毕竟,冉求文武双全,自己率一干弟子周游列国,冉求的作用非赏大。
但是,当时由于季氏家族发生巨变,季孙斯去世后,季孙肥发动家族事变,一举夺取了宗主之位,冉求认为孔子应该留一支力量在鲁国,以随时掌握鲁国的情况。
当时自己也认为冉求的意见是对的,只是不希望冉求以“宣扬礼教力不从心”为理由。所以,当时孔子就严厉批评了冉求,告诫他追求真理不应半途而废。
冉求本就是季氏旧臣,曾经担任过季氏的武城邑宰等要职,所以回国后就被季氏委以重用,最后凭其出色的治政能力被任命为家宰。
唉,子有啊子有,难道你在季氏屋檐下呆久了,真的就完全投身了季氏?
这一次,冉求一开始建议孔子先去见季孙肥,再是帮助季氏推行田赋制,这一切都令孔子深深担忧,冉求已经成了季氏的人。
但此时的孔子对冉求还是心存着师徒感情的,直到鲁伐颛臾事件发生。
颛臾是一个风姓诸侯,相传为太皞所建,约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柏林镇附近。
大周王朝建立后,周成王分封颛臾为诸侯,给予其祭祀蒙山的主体责任。
蒙山是一座文化名山,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西北、沂蒙山区腹地,古称“东蒙”,也称“东山”。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人称“亚岱”,乃山东第二高峰。
蒙山这样的大山当然是要受到祭祀的,当然,山东的第一高峰是五岳之首泰山,乃天下第一山。
泰山则唯天子才有资格祭祀,其仪式包括“封”和“禅”两部分。
封,指于泰山之顶,筑一个圆形的土坛,以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归于天。
禅,指于泰山之下,筑一个方形土坛,以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
而且,帝王也并非想祭祀就可以祭祀泰山,其前提条件是国家得很好,国泰民安了,且须经重大事项决策会议决定后方可实施。
当然,这与我们现在要讲的鲁伐颛臾无半毛钱关系,那就打住吧,不要再偏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