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沉思了一会,问冉求道:“难道我们鲁国,此时的国君是季氏了?”
冉求大惊,这才恍然大悟,在孔子眼里,你季氏权势再大,只要鲁国国君尚在,哪怕是一尊傀儡,在礼法上也应该比你季孙肥要尊贵。
在礼法上,我孔丘既被尊为国老,唯有国君同意方可得此殊荣。我孔丘在外漂泊十余年,唯奉国君之命方可顺利回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孔丘要感激的人很多,但国君是理所当然的第一位。而且,从臣礼上讲,我孔丘曾经作为鲁国大司寇,如今既然回到了鲁国,那当然要求见国君了。
冉求不敢再多话,他知道孔子的脾性,也知道孔子的道理那是走遍天下都讲得通的大道理。
君君臣臣,上上下下,各有名份,不可颠倒。为臣子的,当然要先拜见国君,而不是先求见卿大夫!
孔子一生追求的,就是复礼啊。
只是,如今的鲁国,不,如今的大周王朝治下,到底还有多少人在恪守礼仪?
老师啊老师,鲁国的情况,与诸侯列国真的完全不同啊,老师您如此拘泥古礼,归鲁何以立身?
您老,唉,为何就不会稍稍变通一点呢?这些年过来,您为何处处碰壁?难道非得一定要坚守周礼么?周礼难道一定是符合现实的么?
时代不同了啊,老师,唯与时俱进,方适应新时代,唯适应新时代,方有时势造就英雄!
老师您那么崇高的理想抱负,只需要获得季氏的支持,就可以在鲁国推行。
老师难道忘了,想当年,您之所以步步高升,并在鲁国推行改革,关键的关键,是得到了季氏的全力支持啊。
孔子看着冉求,见冉求面露难色,知道这位德才能俱佳的得意弟子,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心头也是一阵不忍。
孔子走上前,拍了拍冉求的肩,柔声道:“子有,走吧,就陪为师去拜见国君吧。”
冉求在内心叹了百十来个气,最后当然是遵师命,驾车载孔子往鲁宫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