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差很清楚自己的实力,如果真的硬拼的话,那必然是一个伤敌一千而自损八佰的下场,这对人口并不多战士数量有限的吴国来讲,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
于是,夫差将部队分成了两部,一部用于一线进攻,而另一部则是留下了最为精锐的吴军主力3万人,用作预备队。
而且,这3万吴军预备队,被夫差深藏于战场外,绝对不能被敌人轻易发现。
什么?预备队?貌似春秋讲了这么多年,第一次听到预备队的概念吧?
是的,这是中国军事历史上第一次提到预备队的概念,而这个预备队的发明者,正是吴王夫差!
那第一线的部队是哪些人呢?
夫差把参与第一线作战的军队按左中右分成三军,与齐军相对。
其中左路军由吴国猛将胥门巢率领,以郯军、邾军和鲁军为主力,其中鲁军主力几乎全是车兵,由叔孙州仇亲自指挥。
中路军由王子姑曹指挥,乃吴步兵主力精锐一部分,另外还有三千越军。这三千越军,经夫差一路考察,确认这是属于越国的精锐部队,也被夫差认定为这是越国的全部国防军事力量。
右路军由吴国猛将展如指挥,主要力量为战斗力最强的吴军车兵。
如此排兵布阵,吴王夫差的作战意图是引诱齐军主动出击,他要在运动中消灭齐军!
公元前484年周历5月29日,艾陵之战打响了。
吴军首先发起了进攻,吴左军统帅胥门巢率先向齐军的右翼发起了进攻!
按理,既然选择了进攻,那就应该以鲁军的战车先行,步卒随战车而发起冲锋。
但吴左军统帅胥门巢貌似是一个不懂打仗的主,他居然命令叔孙州仇靠边站,第一轮冲锋就以吴步兵为主,还要以小型方阵大踏步的模式,“走”向齐军阵地!
啊?这难道是作死的节奏?
齐军右翼主将宗楼看到就乐了:小样的,进攻战,是这样打的?
宗楼可谓是齐国名将,由于长期处于战争状态,齐军的战斗素养的确非同小可。而吴军选择这种进攻模式,说穿了是挨靶子模式。
当吴军进入齐军弓箭射程范围时,宗楼一声令下:放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