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自己的怒气发泄到他人身上去,不拿他人当出气筒,不以增加人家的痛苦和压力来减轻自己的痛苦和压力,这就是颜回的不迁怒。
这样的不迁怒,其实就是不发脾气,至少是不乱发脾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总是见到“迁怒”:下属莫名其妙被领导狠狠批评,可能无非就是领导自己心情不好而已;老公回到家里冲着老婆大吼大叫,可能无非就是自己在单位里受了气等等。
不迁怒,可谓是修身的至高境界了,用现代的理论来讲,那是高级状态的情绪控制。但古今中外,真正能够做到不迁怒的人,少之又少。
而颜回能够做到不迁怒,“仁心”守己,以“仁心”待人,所以他根本不会因为端木赐对自己的误解而生气。
因为孔子曾说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颜回,当然是践行“不知而不愠”的君子。
这也是孔子对颜回尤其欣赏的一个方面,对颜回知若其子的孔子来说,孔子相信颜回绝对不会偷食狍肉,是因为颜回本就是一位能安贫乐道、淡泊自守的人。
孔子曾经赞叹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是在生活中的情形顿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简朴粗糙的竹器盛饭,简朴粗糙的葫芦瓢舀水,简陋破败的巷子。
这样的生活状况,一般人几乎无法忍受,但“回也不改其乐”。
之所以不改其乐,是因为颜回有自己的坚守和追求,这种坚守和追求,绝对不以物质生活富足为目的。
心中有道,以身守道,穷且益坚,乐此不疲!
于是,孔子赞叹道:“贤哉,回也!”
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当小偷。
而且,孔子也知道,和顺忠厚、谦逊低调的颜回,对自己是极端尊重的。这来之不易的狍肉,颜回不可能先于自己而偷食半分!
解决了米粮药品问题,还吃到了肉,又消除了弟子之间的误会,孔子心情大悦。
第二天清晨,孔子又操起琴,弹奏起音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乐声悠扬,孔子和他的弟子们陶醉于音乐之声中,已然忘了此时的他们,还处于被围困于陈蔡中的一个峡谷。
突然,后头一阵喧哗顿起,孔子皱了皱眉,见众弟子不少人紧张的样子,无奈停住音乐。
难道,那些“贼人”要下手杀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