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居于蒲邑的消息,很快到了卫灵公那里,卫灵公大喜,
此时的卫灵公基本已经决定要重用孔子了,随着公叔发、祝佗相继身死,卫灵公已经将年迈的蘧伯玉重新召回朝堂。
蘧伯玉一如既往地推荐孔子,雄才伟略的卫灵公也知道自己真的很缺乏治国朝政的大才。
但朝中反对声音仍旧很重,卫灵公知道,这是群臣担心孔子以及他的一干弟子一旦在卫国入仕,将极大影响着这些朝臣的利益。
没了祝佗的卫国朝堂,只要卫灵公一提起孔子的事,立即就有人提出不同意见。
祝佗尸谏后,卫国又传出一种声音:如果国君重用孔子,那将有第二例、第三例甚至更多的尸谏出来!
我擦.....
每每这个时候,卫灵公心头那种什么泥马就成群在狂奔。
南子知道,这是蒯聩暗中的使着劲,挑动一帮朝臣在阻挠卫灵公重用孔子。
卫灵公见卫灵公闷闷不乐,南子对卫灵公道:“孔夫子在蒲邑日,想必生活尚无着落。
国君欲重用孔夫子,但如此犯难。臣妾以为,不如先许以厚?,以解孔夫子一时之难。
至于安排何职位,在群臣如此反对的情况下,宜徐徐议之。国君可允孔夫子在卫国收徒办学,待时机成熟,再召而为官。”
卫灵公大喜,于是朝会就定下了重?孔夫子的决议:只要孔子回到帝丘,那就以卿大夫标准给予孔子俸?。
这叫什么?
孔子,成了卫国享受待遇却无级别亦无实职的编外人士!
蘧伯玉大喜,他立即派人去蒲邑通知孔子。
世子蒯聩紧张了,他很清楚卫灵公这个决定出自南子。
他也很清楚,这是南子帮助卫灵公重用孔子之举。现在是给予俸?,让群臣都接受了。
这意味着,国君在政务上可以光明正大咨询孔子的意见。毕竟,享受着高级别的俸?,总得为国家做事吧?
孔子的意见,将成为影响卫国三重一大等重大事务决策的重要考量。
然后,过不了多久,当孔子的意见被多次证明于国家有利后,国君就名正言顺决定让孔子在卫国当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