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猜忌齐侯,那是用冷屁股顶人家的热脸,不用说晋国会不会真心帮助寡人还是两说,此时自断良路绝对是不智之举!
见鲁昭公没有理睬自己,子家羁长叹一声,终归无可奈何。
追随鲁昭公流亡到齐国的,还有一位重量级的人物,鲁国大夫臧孙赐。
臧孙赐当然也想为国君做些事,他与众臣们商议了一番后,决定举行一个盟誓。
鲁昭公很感动,特意叮嘱臧孙赐让子家羁一道参加盟誓。
臧孙赐找到了子家羁,将大家同意盟誓的事对子家羁说了。
子家羁拿过盟书一看,见上面写着:“今吾等在外,忠心追随国君。如今国内都是罪人,唯有追随国君的才是忠君爱国者,故谁也不得私自与国内联系。吾等应戮力同心,勤勉侍奉国君,务必辅佐国君回国。”
子家羁把盟书还给臧孙赐,摇摇头道:“虽然有主公的命令,但羁不能参与这样的盟誓。
也许是羁才智不够,无法与您同心同德。但羁认为,在国内的臣子们并非全部都有罪,在国外的臣子们也并非全部都是忠心国君的。
不瞒夫子,羁认为,夫子等人举行此等盟誓,绝对不利国君回国,反而增加国内不安,加深国内外臣子们互相之间的仇怨。
此乃南辕北辙之举,必然使国君陷入更大的麻烦。
羁愿忠心事奉国君,为达成国君回国之愿望,羁肯定会与国内臣子们联系,甚至会回到国内与他们商议相关事项。
唯有国君回了国,羁与夫子以及众臣才能回国。
谁希望离开故国流亡国外?难道夫子认为呆在齐国这种地方是值得高兴的事?”
臧孙赐听后很不高兴,见子家羁不愿参加盟誓,那你就一个人不盟誓好了。
然后,臧孙赐与众臣举行了盟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