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襄公本就厌烦这种朝见之事,那可是放下堂堂大周王朝宗邦诸侯的身段,去向晋、楚这样的超级大国低三下四做小的。
现在你楚国都国丧了,那大家都回去吧。
鲁襄公刚表达自己的意见,大夫叔仲带就表示了不妥。
仲叔带道:“此番赴楚国,虽是朝见楚子,但难道仅仅是为了楚子一人吗?
臣以为,主公只有去了楚国,那就说明我们鲁国是真正在践行弭兵会盟精神,来楚国的主要目的是与楚交好。
既然都到这里了,岂能半途而废?”
子服椒却道:“大夫所言,确实是有道理的。万一楚国新君以主公不朝见借口找鲁国的麻烦,确实是值得重视。
只是,虽然说‘君子远虑,小人从权’,但臣以为,大国的心思不能猜也不敢猜,将来到底会如何,谁也不知道。
所以主公还是多考虑考虑眼前的问题,如今楚子已薨,楚国大丧,还会来顾全我们的朝见吗?
臣建议打道回国吧。”
子服椒这一番话,讲得也算在理。而且,据可靠消息,本来与鲁国一样去楚国朝见的还有宋国国君宋平公,陪同宋平公去楚国的是右师向戌。
君臣两人也是刚到汉水就得到消息说楚国国君去世,结果两人一合计,中止此次朝见,拨转车头就回宋国了。
所以鲁襄公自己是有意中止朝见的,此时见子服椒赞同自己的意见,非常高兴。
但是,执政上卿叔孙豹和大夫荣驾鹅都表示支持叔仲带的意见。
他们甚至引用了子服椒的那句“君子远虑,小人从权”,认为作为君子,必须考虑长远利益,而不能被眼前利益所左右。
尤其是为国君考虑,必须得长远,这才是君子所为,这才是忠心奉君。
包括鲁襄公在内,总共五个人有发言权,结果鲁襄公与子服椒是一种意见,不朝见;而叔孙豹、叔仲带、荣驾鹅是一种意见,继续朝见。
两种意见完全矛盾,那得听谁的?
放在其他国家,可能以听从国君的意见为主。
但鲁国的春秋走到了现在,国君的声音实在太微弱了,如今掌握大权的是三桓,现在又是三桓之一的叔孙豹作为执政上卿。
叔孙豹的意见又代表了大多数,那就少数服从多数,把国君的意见否决了,继续朝见。
这里,我们分析一下子服椒为什么说宁可当小人,也要考虑遇事从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