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浦江之乡大舞台演出沪剧《刺马案》

那浦江之畔,沪剧之乡的大舞台上,灯火辉煌,人声鼎沸,一场根据晚清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沪剧《刺马案》正缓缓拉开序幕,吸引着八方来客,共赴这场艺术与历史的盛宴。

此剧不仅重现了那段波谲云诡的清末官场风云,更以精湛的表演、动人的唱腔,让每一位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剧中,刺客张汉祥一角,由沪剧界新晋翘楚钱凯倾情饰演。

钱凯以其深邃的眼神、矫健的身手,将张汉祥这一复杂多面的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

张汉祥,一个背负深仇大恨,却又在忠义与私仇间徘徊挣扎的悲情英雄,他的每一次亮相,都伴随着台下观众屏息凝视的紧张气氛。

钱凯通过细腻的情感处理和激昂的唱段,展现了张汉祥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让人不禁为这位刺客的命运扼腕叹息。

而马新贻,这位清末两江总督,则由资深沪剧表演艺术家陈继荣担纲。

陈继荣以其深厚的舞台功底和丰富的表演经验,将马新贻的权谋心计、表面温文尔雅实则心机深沉的性格特征展现得入木三分。

他与张汉祥之间的对手戏,更是火花四溅,每一次交锋都充满了智慧与勇气的较量,让观众在紧张刺激中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多面。

此外,魁玉将军这一角色,则由实力派演员钱殊精彩演绎。

钱殊以其独特的嗓音和沉稳的气质,赋予了魁玉将军一种不怒自威、深不可测的形象。

作为故事中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魁玉将军的每一次决策,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剧情的走向。

钱殊通过细腻的表演,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这位军事将领在乱世中的无奈与坚持。

随着剧情的深入,张汉祥的刺杀行动、马新贻的应对策略、以及魁玉将军的暗中布局,三者之间交织成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引出了更多关于权力、复仇、忠诚与背叛的深刻探讨。

舞台上,灯光变幻莫测,音乐激昂澎湃,演员们的每一次转身、每一个眼神,都精准地传达着角色的内心世界,引领着观众一步步走向那个令人震撼的结局。

《刺马案》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它让人们在欣赏沪剧艺术魅力的同时,也深刻反思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以及在历史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渺小与伟大。

这场演出,无疑成为了浦江沪剧之乡大舞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张汶祥刺马案指的是清末张汶祥刺杀两江总督马新贻的历史事件。

此案疑雾重重,广为流传,成为晚清的四大奇案之一。马新贻被刺后,立即有“刺马案”戏文上演。

事件介绍:

太平天国失败后,人们传言曾国藩有野心,其实他的部下早就怂恿他谋取帝位。

在与太平军作战时,清廷不得不倚重湘军,但是,如今太平军被“荡平”了,慈禧太后能允许曾国藩在江南坐大吗?

东南卧着一只虎,她睡觉也不安心。

于是她把曾国藩调离江宁,派马新贻任两江总督,迅速裁撤湘军。

江宁是湘军攻下来的,两江一直被湘军视为私地,他们在那里经营了数年,岂能轻易让给马新贻。

马新贻几十年来一直没有自己的军队,孑然一身来到江宁,如入龙潭虎穴。

马新贻被刺,朝廷心中明白,为了不致激起兵变,动摇清王朝的统治,赶紧调曾国藩回莅江宁坐镇。

从此,两江总督宝座长期掌握在湘系手中,其他人不敢问津。

太平天国失败后,湘军的劣根性充分暴露出来,他们比土匪还要凶残,明目张胆地肆疾抢掠。

清末施行裁勇改兵制度以后,几万湘军士卒被裁撤,其中不乏将领。

这些人并不回乡务农,而是到处游荡掳掠。

有些人参加了哥老会,有些人本来就是哥老会成员。

湘军裁撤扩大了黑势力,散兵游勇又与黑势力结合,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

马新贻在惩治散兵游勇时非常严厉,尤其是他任命以剽悍着称的袁保庆为营务处总管,抓到为害百姓、有非法行为的散兵游勇即就地正法。

散兵游勇和黑势力对他恨之入骨。

那个曾给孙衣言透过口风的颜士璋颇有心计,他写了一本《南行日记》,记述了赴宁的全部过程。

据他的曾孙颜牧皋说,日记中写道:“刺马案与湘军有关。”

“刺马案背后有大人物主使。”

张汶祥刺杀马新贻,在警卫森严的督署重地一扑而中。

马新贻被刺后,立即有“刺马案”戏文上演,而且正值乡试,安徽学政殷兆镛出试题,竟然寓其讥讽,乔松年也来凑热闹,写了一首歪诗作证,湘军将领给张汶祥立碑等等。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刺马案是一件有计划、有组织的政治谋杀事件。从案件的实施,到舆论的有力配合,以及对审案的精心策划和对结案的精明设计,都说明它出自高人之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背景资料:

马新贻,字谷山,号燕门,别号铁舫,回族,山东菏泽东北五十里马海村人。

生于1821年(清道光元年),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

先任安徽建平(郎溪)县知县,再任合肥县知县,庐州府知府,升任安徽按察使(俗称臬台),再升安徽布政使(俗称藩台),后升浙江巡抚(俗称抚台),成为一省行政长官。

同治六年(1867年)升任闽浙总督(俗称制台、制军),成为节制浙江、福建两省军政的方面大员。

同治七年(1868年),改任两江总督,节制安徽、江苏、江西三省军政事务,并兼办理通商事务大臣(虚衔),官居一品。

同治九年七月廿六日(1870年8月22日)在督府侧门被张汶祥以利刃刺入右肋,次日殒命。

湘军,是清朝着名的地方军阀武装,清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以吏部侍郎的头衔回湘办团练,用“营官自招”方式组建一万七千人的地方武装,能征惯战。

与太平天国军队恶战多年,转战数省,扩充至十余万人,于同治三年(1864年)在曾国藩之弟曾国荃率领下攻破太平天国的天京(今南京),为清廷立下汗马功劳。

成为清末一支举足轻重的军事政治力量。

曾国藩以军功连升高官,后任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节制浙、赣、苏、皖四省军务,官居一品,并封侯爵。

乐可小说

曾国藩久在江南,苏、皖、赣各省大小官员均为曾的部下、门生、故旧,湘军驻防三省各地,而这三省的赋税收入占了清廷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这样一股庞大的地方势力,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清皇室已对此颇为忌惮。

太平天国在南方纵横十余年,积累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大部分囤积在天京。

湘军攻破天京,这些金银财宝被湘军抢掠一空,自曾国荃以下,人人发了大财,回乡买田宅,置产业,国人侧目。

清政府令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查报太平天国留下的金银财宝,曾国藩上奏说,破天京时,天王府一场大火烧得片瓦无存,没有留下什么财宝。

对此清廷心存疑虑,很想查清,又不敢得罪湘军集团,处于两难境地。

疑案迷雾:

同治六年(1867年)12月8日,内阁奉上谕:“闽浙总督箸马新贻补授,等因。钦此。”

马新贻由浙江巡抚升任闽浙总督,按惯例,马新贻上奏要求进京陛见请训。

同治七年(1868年)5月28日,马新贻进京觐见,并乞赏假二十日回乡祭祖。

7月19日,马新贻回到家乡菏泽马海。

八月初九日假满,遵制启程赴任,十三日到济宁,邸报载:同治七年七月廿一日,内阁奉上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