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剧场是一座在时代脉搏上成长起来的剧场,从影院到影戏院兼营再到剧院,见证着现代艺术的发展。 1922年,剧场的前身申江大戏院建成,中国第一部伦理电影《孤儿救祖记》曾创下了当时最高的票房纪录。 成为上海影院史上第一家“国片之宫”,1925年明星公司联合五家戏院组成中央电影公司,专映国产电影,剧院遂更名为中央大戏院,到了1936年,一出《杨乃武与小白菜》又轰动上海滩,剧场门口“客满”招牌数月不摘。
茉莉花剧场内共设618个座位,剧场秉持和延续上剧目“品质、创意、多元”的理念,以一季度一经典的戏剧舞台,呈现经典之作,以先锋性和多元性的戏剧作品为主,凸显城市文化的张力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踏进剧场,不难发现茉莉花剧场完整保留了一隅历史印记,二楼长廊留下的砖瓦、剧场转角的窗花设计都记录着这个宝藏剧场的前世今生。
到民国15年2月7日重建了天蟾舞台开张是上海滩历史最悠久的传统戏曲专用演出剧场,曾经被誉为『远东第一大剧场』。
京剧界,素有『不进天蟾不成名』之说。
26岁的荀慧生在这里第一次以真名亮相,一炮走红。还曾有大量的名家来此演出,如白牡丹在此创演全本《玉堂春》、麒麟童演出《海瑞上疏》,梅兰芳和金少山合演《霸王别姬》等。
天蟾逸夫舞台经历多次更名,民国19年11月才定名为『天蟾舞台』。『天蟾』取神话中『月精蟾蜍折桂枝而食』的典故,蕴含有压倒『丹桂第一台』(当时另一家知名舞台)的意思。
《天蟾舞台》以上演京剧、沪剧、越剧等戏曲节目为主,继续传承并发扬传统戏曲艺术。
第四家来邀请钱家去演出《牡丹亭》的是洋泾浜路有名的《大世界》的老板派跟班黄小生来的,他开了一辆法拉利跑车前来客气的与钱盘春商量档期。
小主,
钱殊同意了黄小生的约定并签了合同,愉快的开着跑车走了。
创办于民国6年的上海『大世界』曾是『远东第一游乐场』,是上海滩当时最大的室内游乐场。而且,『大世界』不仅是游艺、杂耍的娱乐场所,还是南北戏剧、曲艺等舞台艺术的聚集地。
民国17年,大世界由着名建筑师周维基设计重建,其建筑外观保存至今。
令上海人印象最深的,可能当属12面有趣的『哈哈镜』,它们是许多人难忘的童年记忆。
还有许多剧院派代表前来商谈演艺事项,抱着来到都是客,根据轻重缓急依依满足客户的需求,这就是钱晚秋做事的原则,所以她得到业界的好评。
长江剧场前身是卡尔登大戏院。始建于1923年2月9日。位于黄河路35号,由匈牙利设计师拉斯洛·邬达克设计。
“笑天地”时隔八年重启 独脚戏进驻长江剧场
民国30年10月10日起,上海职业剧团在卡尔登演出曹禺编写的抗战剧《蜕变》。
共舞台,曾是大世界游乐场的一部分。1926年改建成独立剧场,位于爱多亚路433号。
共舞台的意思是『男女共演』,这在当时的京剧界是不多见的。
几年后,它又恢复了『共舞台』这个名字,演出以音乐剧、话剧为主。
上海音乐厅位于爱多亚路
东起中山东一路与中山东二路衔接处,西至金陵西路,长2620米。东段原为黄浦江支流洋泾浜,系英法租界的界河。
洋泾浜系黄浦江支流,蜿蜒曲折西入周泾,即外滩至西藏中路段。英、法两租界相继开辟后以洋泾浜为界河,两岸形成两条道路,浜北沿河叫洋泾浜滩路,后改名松江路(英租界),浜南是法租界孔子路。
为方便行人往来,浜上陆续架起9座桥,大都是木质小桥。自东向西有外洋泾桥(中山东路)、二洋泾桥(四川中路)、三洋泾桥(江西中路)、三茅阁桥(河南中路)、带钩桥(山东中路)、郑家木桥(福建中路)、东新桥(浙江中路)、西新桥(广西北路)和北八仙桥(云南中路)等。
因洋泾浜离上海县城近,进出方便,郊区水路到城的客货船只不少在老北门外三洋泾桥附近停泊,北端有街道,设有茶馆、木行等商肆。
清咸丰三年(1853年)后的小刀会起义以及太平军和清军的作战使上海县城和江、浙地区大批富商、显贵和百姓为避兵祸涌入租界,租界内华人由500人剧增至2万余人,大都聚居在洋泾浜沿岸、广东路、福州路一带,洋泾浜两岸商业兴起。
郑家木桥至东新桥一带商号林立,烟馆、赌场、妓院集中,帮会流氓活动猖獗。
浜北有英商的亚细亚火油公司、美商的泰晤士报等。
浜南有法国汇理银行、英商德丰驳运公司、法租界总巡捕房和中国最早的电政局等。
三茅阁桥边的三层楼的丽水台茶馆规模仅次于大马路一洞天茶楼,日卖茶、酒500碗。
洋泾浜两侧有专营外国货的美商、轮船招商局、邵秋明字号洋杂货、昌泰番菜馆、益泰车行、同泰煤行、万源茶铺等数十家商号,光绪元年(1875年)松江路已有洋行5家、经纪人及委托代理人3家。
商号逐渐向水陆交通繁忙的东新桥、八仙桥一带发展,中外客商纷至,市面渐趋繁荣。
西段原为北长浜。1914年英法租界当局鉴于河道阻隔交通,浜水污浊有碍卫生,决定填浜筑路,于1915年底完工,并以英王爱德华七世之名命名为爱多亚路。
自填浜筑路后两侧房屋先后翻建大世界游乐场外景八里桥南堍正门成高楼大厦,一些大企业相继开设进驻,如万国储蓄会、美商友邦银行、中汇银行、安乐宫饭店、大中饭店、南洋烟草公司发行所、华商证券物品交易所、中南饭店等。
还吸引县城内商户向北转移,中外客商纷至沓来,交通日益繁忙,从外滩到东新桥一带成为热闹繁华之地。爱多亚路两侧洋行集中,1918年统计有股票商3户;洋行20余户,经营进出口业务,着名的有壳件、美大、千代洋行等;银行多家,如中法实业银行、万国储蓄会等;华商行号63户,其中山东帮批发18户;其他行业,洋广杂货、木器、洋布、西服、煤号、车行、客栈、茶楼、中西菜馆和洗染坊等。
民国6年大世界游乐场建成后,爱多亚路、西藏路附近商业更趋繁荣。20世纪30年代全线有商号600多户。河南中路以东洋行、银行、保险、交易所集中;江西路山东路间是钢精、搪瓷厂门市部集中地;河南中路到西藏中路间有烟草公司、五金行、大旅馆、参号、西药房、百货、罐头食品等商号;西藏中路以西以木行、汽车行、车行较为集中。
民国3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攻入租界,爱多亚路更名为大上海路。 金陵西路至华山路段为爱多亚路,长2300米。清宣统二年(1910年)始筑,因路南长浜取名长浜路,为当时公共租界与法租界的界路。1920年以法国陆军上将姓氏命名为福煦路。19民国22年改洛阳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原名南京大戏院,民国19年3月26日开业。开业当天首映的是美国环球公司出品的《百老汇》,成为上海第一家播放外国电影的影院。
它由中国建筑师范文照、赵深设计,建筑风格属于经典的欧洲巴洛克式风格。当时,电影放映的默片需要现场乐队伴奏,因此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建筑的声学效果。
牛庄路704号的中国大戏院是全国仅有的两座带有『中国』名称的历史性老剧场。
中国大戏院位于东起福建中路,西至六合路,全长348米,道路宽在9.2米——12.4米车行道宽6.3米——8.7米。
这条道路是19世纪60年代筑成浙江中路以西段,在20世纪20年代,东段也被筑城。牛庄路以辽宁牛庄命名。民国18年在牛庄路附近建造了中国大戏院,这是由黄楚九、赵如泉、周炳臣,合资建造的戏院,于民国11年初建成并开幕。
它于1929年兴建,1931年1月30日开业,最初的名字叫三星舞台。1944年定名中国大戏院,是上世纪20-30年代上海知名的剧场,为 沪上京剧四大舞台之一 ,后逐步衰落。
这里见证过许多历史时刻,如马连良抱病演出、梅兰芳和梅葆玖父子首次同台、『冬皇』孟小冬告别『绝唱』等,一时盛况空前。
美琪大戏院(Majestic Theatre) 建于1941年,它修建在大华饭店的原址上。和上海音乐厅一样,由建筑师 范文照 设计,外观呈装饰主义风格。
戏院的名字 『美琪』寓意『美轮美奂,琪玉无瑕』 。开业当天,美琪选择了当时20世纪福斯出品的彩色歌舞片 《美月琪花》 (Moon Over Miami,现译《情定迈阿密》),作为首映影片。此后,美琪专门放映西方电影,享有盛名。
《兰心大戏院》慕名前来观看《慕钱沪剧团》演出的申曲牡丹亭的戏迷满座了。
(旦,杜丽娘,钱晚夏饰:斜视不语介)
(生,柳梦梅,钱彦饰:)
恰好在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淹通诗书,何不作诗一首以赏此柳枝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