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儿不敢接话。她心里明白,王熙凤这些年确实为府里省下不少开销,可私下里也没少捞油水。这十二两银子,不过是她一贯行事的缩影罢了。
小主,
回到房中,王熙凤余怒未消,坐在窗前生闷气。窗外,几个小丫鬟正在踢毽子,笑声阵阵传来。
“去,让她们到别处玩去。”王熙凤不耐烦地挥手。
平儿应声而去,不一会儿,院中便安静下来。
王熙凤独自坐着,忽然想起昨日在园中遇见黛玉的情景。那丫头站在芙蓉花下,远远看见她,竟转身避开了。当时她只当黛玉是性子孤僻,现在想来,莫非也是看穿了她那日的“慷慨”不过是做戏?
“奶奶,薛姨娘来了。”平儿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王熙凤忙收敛心神,换上笑脸:“快请进来。”
薛姨妈提着一个小食盒进来,笑道:“我新做了些玫瑰糕,送来给你尝尝。”
王熙凤连忙让座,又命平儿沏茶。
薛姨妈打量着她的脸色:“怎么,有什么事烦心?可是为生日宴的事?”
“没什么,”王熙凤笑道,“不过是些家务事,劳姨妈挂心了。”
薛姨妈拍拍她的手:“你呀,就是太好强。府里上下下都靠你打点,难免有不如意的地方。若是有什么难处,尽管跟我说。”
王熙凤心中一动,试探着问道:“姨妈觉得,我替大嫂子出份子钱,可做得对?”
薛姨妈笑了:“这是好事啊,可见你体贴她孤儿寡母的不容易。府上谁不夸你大方得体?”
王熙凤仔细观察她的表情,却看不出任何异样。她忽然觉得有些疲惫,连薛姨妈这样亲近的人,她也要揣度话中的真意。
送走薛姨妈后,王熙凤独自站在廊下。秋风拂过,带来几片落叶。她伸手接住一片梧桐叶,看着叶脉在掌心交错,忽然想起小时候在娘家,父亲曾说过的话:“凤儿,你聪明过人,这是好事。可切记,聪明反被聪明误。”
那时她不过十岁,不明白父亲话中的深意。如今想来,竟是字字珠玑。
“奶奶,二爷回来了。”平儿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王熙凤忙收敛心神,转身迎向从外面回来的贾琏。
“怎么站在风口里?”贾琏见她站在廊下,随口问道。
“屋里闷,出来透透气。”王熙凤跟着他进屋,帮他脱下外衣,“今日怎么回来得这么早?”
贾琏在榻上坐下,揉着太阳穴:“还不是为那桩盐引的事。说起来,你手上可有余钱?我需要打点一下。”
王熙凤心头一紧,面上却笑道:“前儿不是刚给了你五十两?怎么又没了?”
“那点银子够做什么?”贾琏不耐烦地道,“你是不知道外头那些人的胃口。”
王熙凤在心底冷笑,她如何不知?贾琏所谓的“打点”,多半是花在了那些不三不四的地方。但她也不戳破,只道:“我明日看看账上还有多少,若有余的,再给你一些。”
贾琏这才满意,又问道:“听说你生日,老太太要大家凑份子给你过?”
“是啊,难得老太太高兴。”
贾琏忽然笑了:“我听说你要替大嫂子出那十二两?这可不像是你的作风。”
王熙凤脸色微变:“你这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贾琏端起茶盏,“只是觉得,你既然能替别人出份子钱,不如也替我出了那十六两?”
王熙凤气得浑身发抖,却强忍着没有发作。她终于明白,连自己的丈夫,也是这样看待她的。
当晚,王熙凤辗转难眠。她想起日间尤氏的话,想起黛玉躲避的身影,想起薛姨妈看似真诚的夸奖,想起贾琏讥讽的笑容。这些画面在她脑海中交织,令她心烦意乱。
她起身点亮烛火,打开妆奁,取出一本小账册。这是她的私账,记录着这些年来她省下和积攒的银两。一页页翻过去,数目可观,足够她舒舒服服地过上好几年。
可看着这些数字,她忽然觉得无比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