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敌人不进山

至于是否能剿清整个抗日三支队,孙元良对此并不很在意,他对自己校长的心思摸得很透彻,只要县城收回来了就好,山里的残匪剿不清才是正常的,之前校长亲自坐镇贵州不也让别人突围跑掉了嘛。

自己是黄埔生,又是浙江乡党,只要忠诚上不出问题,那校长就不会当真为难自己,何况88师作为嫡系中的嫡系,是不可能长期被用于山区清剿任务的。

至于说自己调走以后对方会不会再次打出山来,那关我屁事啊。

孙元良心安理得地待在山外拥兵不动弹,后来更是干脆返回诸暨的大宅子里一边享受起安逸生活,另一边则做起了倒买倒卖各类特产和物资的生意。

相比于打仗,孙元良从天赋上来讲其实对商机有着比战机更敏锐的嗅觉。

跟孙元良的心安理得不一样,四明山里的赵骥却焦躁不耐。

现在进出山区的道路都被封锁了,各类物资补给困难,88师是外来部队,不是浙江本地驻军,就连本地的商帮也只能偷偷摸摸地小规模运送些物资进山,走大路是基本不用想了。

孙元良自己倒是浙江本地人,托些关系是能搭得上话的,可这位堂堂师长“收费”太高,为了跟游击队做生意的话成本太高,犯不着。

以抗日三支队今时今日的规模,如果长时间坐困山区的话,恐怕很难坚持得下去。

忧心忡忡的赵骥找到杜斌彬询问起物资储备情况:“老杜,我们的后勤还能撑多久?这个你得给我句准话,不然就会影响后边的战事部署”。

“弹药、药品、被服之类的物资倒是足够我们再大打一场的了,可粮食就……”杜斌彬恨恨地锤了下自己的大腿,“粮食只能维持两个月了,如果……如果减少供应的话,还能再多撑上一个月”。

“不行,战役期间战士们体力消耗本来就大,不到万不得已我们先不考虑减少口粮供应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