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称帝后,坐在御书房中,面色凝重,目光深邃而悠远。她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内心的纠结与思考。
身旁的宫女们静静地站立着,连呼吸都尽量放轻,生怕打扰了这位新帝的思绪。
良久,武媚娘缓缓开口道:“朕如今虽已称帝,但这皇位要想稳固,家族的力量不可或缺。你们说,朕该如何扶持武氏一族?”
一位贴身宫女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奴婢愚钝,只知道家族的荣耀需众人齐心努力。或许可以先从赏赐开始,让族人感受到陛下的恩宠。”
武媚娘微微摇头:“仅仅赏赐还不够,朕要的是他们在朝堂上有真正的影响力。”
这时,太监总管王福走进来,恭敬地行礼后说道:“陛下,老奴以为,可先挑选几位有才能的族人,委以重任。让他们在朝中崭露头角,逐步树立武氏家族的威望。”
武媚娘轻皱眉头:“那依你之见,何人可担此重任?”
王福思索片刻:“武三思公子聪明伶俐,颇有谋略,或许可以一试。还有武承嗣大人,他行事果断,在族人中也颇具威望。”
武媚娘陷入沉思:“武三思、武承嗣......他们确实有些才能,但朕还需再观察观察。”
御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武媚娘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宫苑,喃喃自语道:“朕这一路走来,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如今虽已登上皇位,可四周仍是危机四伏。那些旧臣们表面上恭顺,心里未必服气。朕必须依靠家族的力量,才能稳住这江山。”
王福连忙说道:“陛下圣明,武氏家族定会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武媚娘转过身来,目光坚定地说:“但朕也不能盲目提拔,必须确保他们有真本事,能为朕分忧,为百姓谋福。否则,只会给家族带来祸端。”
宫女小桃微微欠身,柔声细语地向皇帝进言道:“陛下,依臣妾之见,不若先派遣他们去操持些许琐碎之事,以此来磨砺一番,也好观察其真实能耐与品性。”
武媚娘蛾眉轻蹙,稍作沉思后,颔首表示赞同:“嗯,此计甚妙。王福啊!速去妥善安排,责令武三思与武承嗣各自负责处理一些地方上的要务。朕定要亲自瞧瞧他俩的能力到底怎样。”
王福连忙躬身领命:“遵命,陛下。老奴这便前去筹办此事。”言罢,他匆匆转身离去。
数日之后,王福风尘仆仆地赶回皇宫,直奔御前复命。
武媚娘迫不及待地开口询问:“情况进展得如何?速速道来!”她那明艳动人的面庞此刻满是焦急之色。
王福赶忙跪地回禀:“启奏陛下,经过此番观察,武三思公子在处理事务方面尚算稳妥得当,但稍有不足之处在于行事略显急躁,有时过于追求速成之效;而武承嗣大人呢,则采取了较为刚猛强硬的手段,以致引发了部分当地百姓的怨声载道。”
武媚娘原本明艳动人的脸庞瞬间阴沉了下来,她冷哼一声道:“哼!照目前这种情形来看,这些人还是太过稚嫩,尚需经历更多的磨砺方能成才啊!”
站在一旁的王福见状,心中一紧,连忙诚惶诚恐地开口劝慰道:“陛下请息怒呀!也许只需再给他们些许时日,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指点,假以时日,相信他们必定能够有所长进,将事情处理得更为妥帖呢。”
听到这话,武媚娘不禁轻轻叹息一声,脸上流露出一丝忧虑之色,缓缓说道:“也只能寄希望于如此了。毕竟这关乎到我们整个家族的前途命运,朕实在是不得不多加斟酌、谨慎行事啊。”
自那日之后,武媚娘又接二连三地召集自己的心腹大臣们前来秘密商议有关武氏家族今后的发展道路问题。每一次会议都充满了紧张而凝重的气氛,众人各抒己见,纷纷出谋划策。然而,要想在大力提拔家族成员、巩固自身势力的同时,又不至于引发朝廷上下过多的反感与抵触情绪,这其中的分寸把握实非易事。为此,武媚娘殚精竭虑,反复思量权衡着各种方案的利弊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