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京城大学中文系的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的招考,就是不考外语,这个不考外语,就是中文系自己决定的。
中文系这个研究生专业未来的指导教授就认为,如果考外语,恐怕就招不到好的研究生了。因为这个专业专业课能力不错的人,往往外语水平都不行。
除了政治科目之外,京城大学的这个研究生专业还要考华夏现代文学,文艺理论,以及华夏古代文学三门课。
而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的考试,还要加考古代文学这门课的,也就是京城大学中文系独此一家。
这也是京城大学中文系的教授自己定的。理由也很简单,没有古代文学,哪有现代文学,文学毕竟是有源流的。
所以1978年这首次研究生的招考,还是很灵活的,实际上各招生单位的自主性是很强的,也非常强调考察学生的基础能力。
前世,在1979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除原有科目外,增加了一门专业基础课。
1980年,政治理论课和外国语(英、俄、日语)首次实行全国统一命题,其他考试科目还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也仍然是招生单位自行命题。
1980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结构,被一直沿用至2002年。
前世季宇宁考研的时候,就是采用的1980年以后的研究生考试科目结构,他当时就是考的五门课。
当年他是侥幸过关。
这一世,已经有了一次考研经历的他,心里是并不紧张的,就像去年12月他参加高考的时候一样。
季宇宁当天还是一早从家里出发,他星期天还是住在了家里。
早上到京城大学的时候,还不到8点,考试的时间是在8:30。
他先到宿舍,给自己的大罐头瓶灌了一罐子热水,然后带着考试的用具来到图书馆。
今天的考场就在图书馆。
进入考场的时候,季宇宁感觉他周围的考生基本上年龄都比他要大不少,差不多都在30岁以上。
而且很多人的外貌,已经是中年人的样子了。
这次研究生考试的报名的年龄条件放宽到了40岁,所以40岁的考生是有相当的数量的,他们可以说只有这最后一次机会了。
这些考生比季宇宁大了将近20岁。这才是真正的两代人同在一个考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