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在沪上

等再过些年,国内的电影厂就会改成企业化运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电影厂是向银行贷款解决拍摄资金。

那时候国家每年补贴北影厂300万,这300万,完成10部拍片计划都不可能,更别提要搞什么大制作了。

而中影对于电影的统购统销却是一直没有变化。

所以季宇宁的感觉就是北影厂现在搞大制作电影,反而是个机会。

正当季宇宁在火车上的时候,他那篇发表在这个月人民文学杂志头条上的中篇小说牧马人,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和一个月前,他发表在人民文学上一期杂志上的短篇小说伤痕不一样。那篇小说伤痕更多的是展示,而这篇中篇小说牧马人则是多了一些反思。

前世这篇牧马人本身就是反思这一类型的文学作品的代表。

季宇宁在写了伤痕小说之后,短短的一个月后,又写了一篇另外一种风格的反思的小说牧马人。

此前他在短篇小说座谈会上,就提到自己写的小说伤痕,那种展示那种社会的距离的小说,他觉得写一次就够了。他准备写一些反思类的小说,没想到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兑现了他自己的承诺。

他在短时间内,就开拓了两种不同风格类型的小说,这让很多人都惊叹他的创造能力。

另外,牧马人这篇小说的核心内容,还是弘扬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怀。

季宇宁记得,想当年,牧马人这部电影一经公映,便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般,在整个社会引发了一场极为广泛且深刻的大讨论。这场讨论紧紧围绕着一个核心议题——究竟该如何去爱国?

那时候,电影院里座无虚席,人们纷纷涌入其中,想要一睹这部影片的风采。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们被带入到电影中那个难忘的年代,感受到剧中主人公许灵均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与坚守。

他对祖国大地的深情眷恋、对淳朴人民的真挚情谊,以及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无一不让人为之动容。

当时,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在学校工厂、田间地头,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对于这部电影的热议。

有人从许灵均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感慨万千;有人则对爱国主义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开始反思自身的行为;还有一些年轻人受到鼓舞,立下了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

可以说,牧马人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影视作品,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当时社会大众内心深处对于爱国情怀的思考和追求,成为了80年代初那个时候独特而又珍贵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