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人文社小说北组,是专门负责京城的小说作者的,以后他如果要在人文社出版自己的书,估计责任编辑也会是这位邢大姐。
邢大姐拿出一份合同。
季宇宁一看,合同的名称为:着作物出版合同。
这个合同格式文本,好像还是50年代的格式。这个着作物好像也是那个时代的词。
前些年也没有出版书籍的稿酬一说,估计就把以前的格式合同拿过来了。
不过季宇宁也无所谓,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合同法,也没有民法,更加没有着作权法。前世的民法通则好像是86年才出来的,而着作权法,是在90年代初才有的。
季宇宁只是简单看了看稿酬的条款。还好,稿酬是按顶格千字7块钱给的。
这就没什么问题了,季宇宁签好字。
这一世,他的第1本书的出版手续,就这样办完了。
他出版的第1本书那五,挣了210块钱。如果这本书卖的很好,出版社要加印,这加印的所有收益,就跟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了。
他在出版社挣的,只是一次性的稿酬。绝大部分的收益,都叫出版社挣去了。
他在心里默念,这真的是太不公平了。
但他也是没辙儿。
10月24日,周一。
上午,是这次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的闭幕式。
张主编做了总结性的发言。
之后,就是大家自由交谈,基本上就是所有的人留下相互的联系方式,以便将来有事儿再联系。
大家一起开了一次座谈会,这就算是相识了,是熟人了。
这才是很多人这次座谈会最大的收获呢。
文坛,实际上无论前世,还是这个时候,都是一个江湖,这个江湖上,最重要的是人脉。
季宇宁给其他人留的联系方式,基本上都是他单位的地址和电话。至于找得到他,还是找不到他,他就不管了。
他家里的电话,只有很少的人才知道。
10月25日,周二。
季宇宁一大早,又去了北影厂。
他直接去了2号摄影棚。
果然,6天没过来,瞧这一家子剧组的进展,让他感到有点儿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