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散文都是在1万字以内,他写起来倒是很顺手。无论是他前世的经历,还是这一世这位前身插队6年的经历,可写的内容是太多了。
不过他没有直接向人民文学杂志投稿,而是投给了其他文学杂志。
因为一个杂志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
每一期杂志很少能够同时刊登一个作者的两篇文章。更不用说人民文学这样的国内顶级文学杂志了。
他投稿的杂志有在京城的京城文艺,这是70年代初就已经复刊的,好像是国内最早复刊的文学杂志。
还有1975年复刊的苏省的苏省文艺,就是后来的雨花杂志,以及浙省的浙省文艺,后来好像改名叫东海杂志。
他写散文,除了写的速度比较快之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散文一般改稿的比较少,小说一般被杂志社要求改稿比较多,尤其像人民文学这样要求严格的杂志。
8月19日发行的人民日报上刊登出一则电影广告,广告的内容是:南斯拉夫的电影译制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自一九七七年八月二十日起在全国陆续上映。
这是季宇宁在他重生的1977年看到的头一个报纸上的广告,这年头报纸上根本没有商业广告,但他居然看到了电影广告。
李师傅看到了报纸上的广告,跟他说好像8月30号还要再上映一部南斯拉夫的译制片,桥。
这部电影桥,好像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那部电影的原班人马拍摄的,这两部电影都是几年前国内的译制片就已经出来了,但是一直没有公映,始终是内部放映。
像他们电影院的这些人,早就看过这两部片子了。
当然前世的季宇宁也看过这两部片子,而且是不止一次看过。
据说,之所以报纸上刊登出电影广告,是因为8月底,南斯拉夫的国家领导人要来访问华夏。
所以这个电影广告可不是商业广告,而是一种政治广告。
8月20日,星期六。
季宇宁这天仍然是上晚班,等到他上班的时候,才知道这则电影广告的厉害。
因为是周六晚上,明天就休息了,所以大华电影院的门口已经被来买票的观众挤的是水泄不通。
当天晚上的场次场场爆满,他们电影院当晚还要临时加映。
当最后一场夜场放完,他浑身的汗就跟水洗的一样。
这时候他突然有一种后悔的感觉,就是后悔当放映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