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评价
孟子的弟子景春:认为张仪等是大丈夫,他们一生气,诸侯就会忧惧,而当他们坐在家中,天下便平安无事.
《战国策》作者:对苏秦评价很高,称其在赵国为相时,抑制强秦,使秦国不敢出函谷关,且不费一兵一卒就让诸侯亲如兄弟.
负面评价
宋黄震:认为前辈所说苏秦约纵使秦兵十五年不敢窥山东,乃游士夸谈,本无其事,其所谓“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一人用而天下从”等语,是臆想之辞,绝非事实.
宋鲍彪:指出苏秦志在金玉卿相,其所成就不过是为了向嫂妇夸耀,并非大丈夫所为.
屈原:将张仪视为外交骗子,认为楚怀王不应听信其邪妄之言.
太史公司马迁:称苏秦、张仪为“权变之士”乃至“倾危之士”,认为他们的行为和策略多有狡诈权谋之处.
古时文人对苏秦、张仪的评价角度多样,具体如下:
从才能与智慧角度
肯定其才学智慧:《战国策》评价苏秦在赵国为相时,抑制强秦,使秦国不敢出函谷关,且未费一兵一卒就让诸侯亲如兄弟,肯定了他的智慧和对当时局势的影响力.
认可其谋略权变: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们为“权变之士”,肯定了二人的谋略和权变之术,能根据不同形势和对象,灵活运用策略达到目的.
从道德与品行角度
批判其功利性: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行正道,而苏秦、张仪以合纵连横之术游说各国谋取富贵,不符合其道德标准,认为他们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指责其诡诈性:扬雄在《法言》中称苏秦、张仪的纵横之术为“骗人之术”,认为他们虽有口才和智谋,但缺乏诚信和道德操守,其行为和手段为圣人所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