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贯:字仲容,陈留尉氏人,是阮籍的哥哥阮熙的儿子。
特长与作品:精通音律,荀勖认为自己在音乐上的造诣不及阮咸。曾任散骑侍郎,相关着作流传于世的只有《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所引的《律议》和《与姑书》。任达不拘和纵情越礼,其言行举止均体现出儒家的孝道,还是个重情重义的人。
7. 王戎(234 年 - 305 年)
籍贯:字浚冲,琅玡郡临沂县人。
经历:十五岁时,跟随父亲王浑在郎舍与阮籍结识,阮籍十分赏识他,邀请他加入了竹林之游。”
[唐太宗李世民的谥号?最终的,不能只是文皇帝。]
李世民一脸懵,赵匡胤也不知道说什么,胡亥却即时开口:“我知道,我有记载。”
众人皆是吃惊的望向胡亥,胡亥掏出一个小本子翻了一番,随后自信的说:“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众人没在吃惊,不过刘邦的关注点似乎不同:“不是你告诉我就是哪个安上去的,孝皇帝,哪里孝了。”
“好了,好了,别吵了。”
[玄奘西行最远到哪了?]
赵匡胤再次抢答:“天竺那兰陀寺。”
“我们来说说玄奘西行。
1.背景
国内佛教状况:南北朝时期,佛教学术界就开始了“一阐提众生有无佛性”的争论。到玄奘时代,北方流行的《涅盘经》《成实经》《毗昙》学,与南方译传的《摄论》《俱舍论》,构成了当时南北佛学的主流。但玄奘游历过各地寺庙后发现,全国各地的经书不仅译着内容不同,对佛经义理的解释也存在很大差异,并且在重要理论问题上,如南方摄论与北方地论(瑜伽师地论)两家,关于法相之说的分歧很大,难以融合。
个人求法信念:626 年,玄奘向初访长安的印度僧人波罗颇迦罗密多罗(简称“波颇”)咨询佛法,了解到印度高僧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伽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便萌生了去印度求取经典原文(弥勒五论,瑜伽师地论等),并重新译典,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心念。
2. 行程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