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为何摇头

当看到《归途念》时,皇上的眼中闪过一丝动容。“将士同袍情似海,黎民系念意如流 。但求社稷千秋固,不负苍生岁月酬。”皇上低声吟诵着这几句,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转头对近侍说道:“吾儿心怀天下,心系百姓,有如此胸怀,实乃我朝之幸啊。”

随后,皇上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太子的这两首诗不仅仅是文学创作,更是他对国家大事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规划。想到此处,皇上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觉得太子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个能担当大任的储君。

“传朕旨意,”皇上突然开口道,“宣太子即刻进宫,朕有要事与他商议。”近侍领命而去,皇上则再次拿起那两首诗,细细品味起来,嘴角微微上扬,心中满是对太子的期许 。

太子林恩灿率领着众人以及浩浩荡荡的大军,一路向着王宫行进。那场面好不壮观,士兵们队列整齐,步伐有力,铠甲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沿途的百姓听闻太子归来,纷纷涌上街头,夹道欢迎。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的呼喊声不绝于耳。百姓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眼中满是对太子的崇敬与爱戴。

太子坐在马车上,不时撩开车帘,微笑着向百姓们挥手示意。苏御、苏言、苏倩、慕容轩以及皇子林牧等人也骑着马,跟在太子的马车旁,同样面带微笑,感受着这热烈的氛围。

进入王宫大门,那朱红的宫门缓缓打开,仿佛在迎接英雄归来。太子率先下马,整理了一下衣装,带着众人稳步踏入王宫。宫中的侍从、宫女们早已在两旁恭敬地候着,见到太子,皆行礼问安。

太子径直朝着父皇所在的大殿走去,每一步都沉稳而坚定。来到大殿前,他深吸一口气,随后拾级而上,踏入殿中。众人也跟随着依次进入,殿内气氛庄重而肃穆。

皇上林雨端坐在龙椅之上,看着走进来的太子,眼中满是慈爱与期许。待太子行完参拜大礼后,皇上微微抬手,说道:“吾儿平身,此次邻国之行,朕已听闻诸多,一路上辛苦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子林恩灿恭敬地回道:“多谢父皇挂念,儿臣此次虽历经波折,但也算有所收获,一切皆是儿臣分内之事,不敢言辛苦。”

皇上满意地点点头,目光又扫过跟在太子身后的众人,说道:“诸位一路护佑太子,亦是功不可没,朕定会论功行赏。”

众人赶忙谢恩,而后皇上便让众人先退下,独留太子在殿中,似是要与他细细商讨那些关乎国家的大事,殿内的气氛也随之变得越发凝重而严肃起来。

皇上林雨目光柔和地看着太子林恩灿,缓缓开口道:“吾儿,你的那两首诗朕已看过。《邻邦思》一诗,将邻国的复杂局势剖析得十分透彻,宫廷的暗流涌动、情怨引发的祸端,以及对两国邦交的深刻思考,都尽显其中。从这首诗中,朕能看出你对局势的敏锐洞察,还有那胸怀天下的格局。”

他微微停顿,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接着说道:“而《归途念》更是让朕深感欣慰。诗里有你对艰难归程的感慨,更有对将士同袍的深厚情谊,对黎民百姓的无尽牵挂。‘但求社稷千秋固,不负苍生岁月酬’,这两句诗足见你的志向与抱负,吾儿能有如此心境,朕甚是欢喜。”

皇上站起身来,走下龙椅,来到太子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你能在经历这些后,有如此深刻的感悟与思考,说明你在成长,朕也越发放心将国家大事交付于你。如今两国局势微妙,你有何想法,不妨细细与朕说说。”

皇上林雨看着太子林恩灿,眼中满是欣慰与信任,他缓缓说道:“吾儿啊,以往朕虽知晓你聪慧伶俐、心怀大志,可毕竟未经太多世事磨炼。但此次邻国之行,你不仅平安归来,还能从诸多经历中有所感悟,写出那两首饱含深意的诗作,足见你心智愈发成熟,对家国之事也有了更深的思量。”

皇上微微叹了口气,又接着道:“朕这把老骨头,操心这江山也有些年头了,一直盼着你能早日成长,担起这重任。如今看到你的担当与才情,朕心里的大石头算是落下了不少,往后这江山交到你手上,朕放心多了。”

太子林恩灿听闻此言,赶忙单膝跪地,一脸诚恳地说道:“父皇谬赞了,儿臣深知责任重大,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皇的期望,也不负这天下百姓的期许,定要让我朝江山永固,百姓安居乐业。”

皇上笑着将太子扶起,说道:“好,朕信你。往后有什么想法、计划,都可与朕商议,朕会在旁为你把把关,助你一步步稳坐这江山,成就一番盛世伟业啊。”

太子林恩灿重重点头,目光坚定地回应道:“是,父皇,儿臣定当谨遵父皇教诲,与父皇一同为我朝的繁荣昌盛不懈努力。”此刻,父子二人的目光交汇,那里面满是对江山社稷的担当与守护之意,仿佛已看到了国家在未来的辉煌图景。

太子林恩灿微微欠身,一脸恭敬地说道:“父皇,您乃经多见广的高人,您的每一句教诲都是儿臣前行路上的明灯,指引着儿臣该如何行事、如何担起这江山重任。儿臣定当将您的话语铭记于心,时刻警醒自己,不敢有丝毫懈怠。”

皇上林雨摆了摆手,笑着说道:“吾儿莫要这般夸赞朕,朕不过是多了些年头的阅历罢了。这江山交到你手里,日后还需你自己去闯荡、去经营,朕只是希望你能少走些弯路,稳稳当当将我朝带向更加昌盛繁荣之地。”

太子林恩灿赶忙回应道:“父皇的苦心,儿臣怎会不知。您的经验与智慧是无价之宝,儿臣定会用心揣摩、细细领悟,遇到难题时,也定会向父皇您多多请教,定不辜负您的期望,让咱这江山在儿臣手中愈发稳固,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皇上林雨满意地点点头,说道:“有你这话,朕便放心了。往后啊,你行事要多权衡利弊,顾全大局,切不可意气用事。你肩上担着的,可是整个国家的命运,是万千百姓的身家性命呐。”

“是,父皇,儿臣谨遵教诲,定时刻以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为重,凡事三思而后行,为我朝的长治久安竭尽全力。”太子林恩灿神色庄重,语气坚定,那副模样尽显担当,仿佛已做好准备,要去迎接未来守护江山的重重挑战。

皇上林雨微微颔首,目光中满是期许,继续说道:“如今邻国局势复杂,虽表面上维持着和平,但暗流涌动,不可不防。你此番归来,可有应对之策?”

太子林恩灿沉思片刻,有条不紊地说道:“父皇,儿臣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强与邻国的沟通交流。儿臣计划派遣一批精通外交、熟悉两国国情的使臣前往邻国,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与想法,同时也向他们表明我们的诚意与立场。”

皇上林雨轻抚胡须,微微点头:“此计可行,不过外交之事,需慎之又慎。使臣的人选,你可有考虑?”

“儿臣心中已有几个人选,苏言心思缜密、善于言辞,慕容轩沉稳大气、精通各国礼仪,他们二人若能一同前往,定能不辱使命。”太子林恩灿恭敬地回答。

小主,

皇上林雨听后,思索片刻,说道:“苏言和慕容轩确实是不错的人选,不过此事还需与朝中大臣商议一番,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

“父皇所言极是,儿臣明白。”太子林恩灿应道。

接着,太子林恩灿又说道:“此外,儿臣觉得我们也应加强自身的实力,在军事上,要加强军队训练,提升士兵的战斗力;在经济上,鼓励农桑,发展商业,增强国家的财力。只有我们自身强大了,才能在外交上更有底气。”

皇上林雨露出欣慰的笑容:“吾儿能有如此远见,朕深感欣慰。军事和经济乃是国家之根本,切不可懈怠。朕会命兵部和户部全力配合你,你放手去做便是。”

“多谢父皇信任,儿臣定当全力以赴。”太子林恩灿感激地说道。

随后,父子二人又就国家的内政、民生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不知不觉,天色渐暗,殿内的烛火也逐一亮起。

皇上林雨看着眼前这个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儿子,心中满是感慨。他深知,未来的路还很长,太子也会面临诸多挑战,但他相信,凭借着太子的智慧和勇气,定能带领国家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好了,今日就先商议到这里吧,你也累了一天了,回去好好休息。”皇上林雨慈爱地说道。

太子林恩灿行礼告退,走出大殿,夜风吹来,他深吸一口气,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决心。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将肩负起更多的责任,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了百姓的幸福安康,他将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