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那里递来消息,说张相公夫人过寿,府里请了宣明酒肆去做一桌酒席,因为知道明容一直关注着张相公,特意来问。
张浩然是个直愣的人,甚少与同僚往来交际,也不与豪族有所牵连,甚至对徐家还当着先帝的面怼过,说徐照朴名望位列武将之首,昭阳县主还许婚靖王,世人只知铁骑兵姓徐而不姓赵。当时着实把徐照朴吓了个半死。
赵怀玉以前还问过明容,说她哥哥在外征战四方,战功赫赫,先帝会不会将她许配给徐光舟。
明容摇摇头,只说不会。
徐家在先帝这一代,将她许给靖王,便是到了头了。
她的祖母已是当年最富名望的长公主,徐家不如七宗五姓那般树大根深,却算是大梁最权势滔天的家族之一了。
明容这些年很少回忆起上辈子的事了,上辈子,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没有多大的志向,只想毕业找个好工作,安安稳稳度过一生,不必赚什么大钱,日子过得舒坦就行。
可是生在忠勇侯府,她生来就在千万人之上,生来就万众瞩目,与庞大王朝的帝王朝夕相处,她开始窥探权力,注视王座。
徐明容有时候也会想,究竟是权贵的血液使然,还是她本就是这样的人,只是曾经不被赋予机会。但是这些都不重要了。
她叮嘱三娘,一切按张浩然的要求来,不要多事,也不要妄自打探。张浩然不会随意揣测他人,但也足够谨慎,否则不会从岭南杀进京畿三省。
张浩然素来节省,也不铺张浪费,只是如今夫人大寿,二人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几十年,感情一直很好,才会想到请宣明酒肆来做酒席。
请的人很少,只有一些来往较近,时常诗词唱和的故交好友,徐家甚至不在列,不过程夫人依照礼节,也备了一份礼让人送过去。明容和赵叔元商量后,也让人送了礼,并不贵重,否则张浩然转头就退回来了。
不过张浩然意外地和徐光舻很合得来,两人有一次在诗会上碰见,徐家二郎才华横溢,满堂皆惊,张浩然将徐光舻的诗作捧读数遍,直言颂后唇齿留香,二人结为忘年交。承了张浩然的情,礼部尚书对徐光舻也多了几分关照。
徐光舻有几个旧时同窗,也想给张浩然和徐光舻都卖个好,便把徐光舻想娶沈家孤女不得的事情告诉了张浩然,张浩然更觉得徐光舻这年轻人不错,有志向,想自己和发妻也是始于贫贱。
只可惜这几人马屁也没拍对地方,张浩然知道归知道,却不会对这种事情插嘴,徐光舻更不喜欢别人出去乱传他和沈姮殷之间的事,一时关系更冷了,那几人也觉得挺没意思。
张浩然的两个儿子都不在长安,张浩然拉着徐光舻到处介绍给他的老友们,一群花白头发的也围着徐光舻笑眯眯的。
这些人大多算不上重臣,能拼上三省的除了张浩然也只有另一个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崔相公,其余都是些清流直臣,甚至那些年因为徐明容行走庙堂的事情,对她颇有成见,却没有将这气撒在徐光舻身上。
明容听说后,也敬佩不已,和赵叔元狠狠夸了一顿。
“他们当年如此反对你,你倒也不气恼。”赵叔元笑道。
明容摇摇头:“他们反对我,无非因为我既不是皇女,也非女官,只是忠勇侯府的县主,未过门的王妃,这也怨不得他们。”
“那之前放去监管赈灾的钦差大臣,是怎么回事?”赵叔元促狭地望着她。
明容盯着茶碗里打转儿的茶叶,不以为意,“那也是物尽其用,别人还做不来这事儿。”
说来也可恶,平昌伯大房媳妇她老子,只知道追着她是女子不肯放,比别人坏个千倍万倍,可除此之外,却也挑不出她什么错处,明容还和赵叔元说过,这是不是说明她做的还不错。
不过他们的眼睛并不只黏在徐明容身上,可堪妇人典范的郭皇后也没逃过。徐宝娴盛宠时,他们说她为妻无威仪;徐宝娴小产时,他们就差指着郭皇后骂一声“妒妇”;天下太平的时候,就拿后宫用度说事。
不比先皇,当今圣上有一妻七妾,这点后宫用度在大梁的财力水平下不值一提,却比先帝却实实在在多出来不少,没话说了,他们便连这也要拿出来说道说道。
明容有一次去兴庆宫,正碰到郭皇后愁眉苦脸地问郑太后取经。
她这才想起来,别看郭皇后面对后宫大大小小的事情游刃有余,摆起皇后范来颇有一套,其实人家和自己一般大,又不是从小在长安长的,哪里就真的如此老练。
抬头看见明容站在殿门口,郭皇后抹了抹眼睛,很不好意思地侧过身,低了下头,然后又起身,过来与她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