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莽荒纪元

余华闻言一愣,静待下文。

“几亿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个叫石炭纪的时代。”陈岩的手指在身侧摆放着的金属箱边缘轻轻敲击。

“那会儿的植物不用开花结果,靠孢子繁殖,木质部里没有年轮,因为....它们一直在疯狂生长!”

“一根芦苇能长到三十多米高,蕨类植物的叶片比现在我们眼前的这用来摆放食物的桌子还大!”

陈岩顿了顿,再次扫视众人,道:“你们知道现在烧的煤炭是从哪儿来的吗?它们大部分来自石炭纪植物遗骸。

那会儿的植物死后不腐烂,因为能分解它们的微生物还没有出现!

大量的植物残骸堆积成层,经过亿万年地质作用变成了煤。

而造成这一切的,是当时大气里超高的氧气浓度!”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陈岩院士只用几句话,就让一群能徒手开金裂石的猛人个个都跟课堂上的小学生一样,一脸懵。

听没听懂这倒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大家纷纷觉得很厉害....

余华也赶紧亲自过去上茶,之前他还只给简振民伺候来着。

“下面由夏岚院士给你们详细说一下。”陈岩对旁边的一位约莫五十岁左右的大妈点了点头。

夏岚会意,她从自己的背包里拿出一台平板电脑,随即调出一张地层剖面图,举起手向众人展示了一番。

屏幕上,一层深邃、厚实的黑色条带几乎贯穿了整个岩层。

“这是比较着名的北美哈茨煤层,平均厚度超过150米。”夏岚的手指点在屏幕中的黑色条带上。

“根据沉积学原理,要想形成1米厚的煤层,理论上需要堆积10到30米厚的原始植物物质。

而150米厚的煤层,意味着其原始植物堆积层可能厚达4500米!”

她的目光扫过众人不明觉厉的脸:“就算把整个亚马逊雨林砍倒、压实、埋藏,其总量也远不足以形成哈茨煤层的一小部分!

而北美的哈茨煤层只是其一,全球如此多、如此厚的煤层还多得是,所以植物形成煤炭的理论,在这样的数量级上存在巨大的、无法解释的空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就是一个困扰地质学界百年的‘煤炭悖论’!

煤炭到底是不是植物形成的....现在外面的一切就是标准答案。”

夏岚的话掷地有声。

与此同时,同位素年代考古学界的权威:赵源教授站了起来。

他在桌子上展示出一张巨大的、有着奇特螺旋纹路的树桩化石照片。

“这是石炭纪的明星————封印木Lepidodendron。

它们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树,而是高达40-50米、主干直径超2米的巨型木本蕨类!”

赵源教授的声音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激动。

“大家想象一下,三亿年前的地球,被由数十米、上百米高的封印木、同样巨大的芦木Calamites、以及茂密的树蕨构成的超级雨林覆盖!

它们遮天蔽日数之不尽、一眼望不到尽头!

其生物量、其堆积潜力,是现代任何雨林都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