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濡须,孙权与曹操相持了一个月之久,未能取胜。
张昭和顾雍上疏建议:
“曹操势力强大,不能强攻,如果继续作战,必定伤亡惨重。”
“我们不如求和,安抚百姓。”
孙权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命步骘前往曹营求和,承诺每年纳贡。
曹操看到江南局势紧张,无法轻易进攻,于是同意了和议,命令孙权先撤兵,然后他自己再带兵回许昌。
曹操决定撤兵后,留下曹仁和张辽驻守合淝,自己回到许昌。
曹操和他的文武大臣们议论是否立曹操为“魏王”,但尚书崔琰强烈反对。
众官纷纷指出:
“你难道没有看见荀文若的态度吗?”
崔琰愤怒地说:
“这是时代的变局,必定会有变化,任由他们自为吧!”
有官员将崔琰的话告知曹操,曹操怒不可遏,立即将崔琰囚禁,并命令廷尉杖杀他。
崔琰依旧怒骂曹操是“奸贼”,最终死在了狱中。
后人赞扬崔琰为:
“清河崔琰,天性坚刚,虬髯虎目,铁石心肠,奸邪辟易,声节显昂,忠于汉主,千古名扬!”
建安二十一年夏五月,群臣上奏献帝,称赞魏公曹操的功德,说他的功绩超越了天际地,连伊尹和周公都无法相比,建议封曹操为王。
献帝于是命钟繇草拟诏书,册封曹操为“魏王”。
曹操假意上表三次辞谢,但都被诏书否决,最终他拜命接受了“魏王”的封号。
曹操穿戴了冕旒,乘坐金根车,驾六马,使用天子的车服和銮仪,开始在邺郡设立魏王宫,并计划立世子。
曹操的大妻丁夫人没有子嗣,妾刘氏所生子曹昂在征讨张绣时死于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