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混合战争形态

大汉与罗马 云霞漫山河 1693 字 12小时前

农耕和游牧两种不同的文明形态,对于战争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农耕文明因为基于一个地方长期耕种,他们和土地是天生依附的。袁华有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他觉得是粮食驯服了人类,让农耕文明无数的人口服务于它们,为它们育种,为它们创造最好的生存环境,服侍粮食作物从生到死。而且还在不断扩展耕地,为粮食征伐天下。

反正,他经常发神经病,胡思乱想。

农耕文明的战争是在乎一城一地得失的,为什么?因为失去土地的流民,大多数都会饿死。不是没有仁慈,而是农耕文明哺育人口的数量本来就多,再加上劳动效率并不高,一个城市能够提供的余粮是有限的。所以,当一个地方的人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只要一旦失去土地,那么接下来就是大量的死亡。

而游牧民族他们也争抢土地,但土地本身的重要性赶不上农耕民族。

老阿拉什,乞力,刘行这三个军事头目出生于什么环境,他们都出生于游牧民族。

他们眼里的战争,和农耕民族完全不同。

之前,要步步为营作战的其实是刘玉和袁华,因为他们想借罗马人为借口,在阿兰人的地盘上合理的延伸据点,并依托这些据点渐渐吸收人口和资源,一边战争,一边扩大地盘和经济辐射圈。

其实,不奴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军事文明杂交体,这一点刘玉看的比袁华更清楚。

她端着一杯茶对袁华说:“我观大汉的历史,发现大汉的军事策略多有计谋,而反观我曾经生活过的乌孙部落计谋用的极少,你可知为何?”

袁华还真没思考过这些问题,好奇道:“为何?”

刘玉放下茶杯,说道:“你曾经说大汉是农耕文明,我觉得这说法极好!后来,我管理不奴族的村落扩张计划,我终于发现了大汉与乌孙的不同。”

袁华更为好奇了,“有何不同?”

刘玉笑着说:“凡农耕文明要成长,就必须既要土地,也要人口;而乌孙这样的游牧文明,其实只要人口,而且只要女人和孩子,因为牧民的食物产出极其不稳定,只能非常缓慢的扩张自己的部族。”

袁华不解,“这和军事策略有什么关系?”

刘玉笑了,她贝齿轻启:“我观解忧公主带来的竹简和你最近从长安带来的一些竹简,大汉的战争是绵长的,他们习惯用几十年,数百年的绵延不绝的战争来决定胜负,甚至有时攻占一座城市可以鏖战数年。一个绵延数十年的军事博弈,若只依靠蛮力而不依靠计谋,总是和别人一对一厮杀,那任何帝国就算战胜,怕也是离死不远了。大汉的战争是为了土地和人口,每一步都需要算计得失,思考策略,如同围棋。”

袁华再次问:“那游牧文明作战的方式又有何不同?”

刘玉再次端起茶杯说道:“全民皆兵,以快打慢,速战速决!就像两个战士的决斗,他们都想一次性杀死对方。拖的久了,游牧文明的粮食产出会出问题,会自我崩溃。”

这就如同闪电,划破黑夜,袁华突然明白了,成吉思汗西征为什么动不动就屠城,他们大军出动,草原上的粮食产出根本不足以支持他们的长期的西征作战,那怎么办?杀光一个城市的人口,这个城市的粮食就能支持成吉思汗打下一个城市。

袁华一时间有一个明悟:“如果科学的催化剂是火焰,那么文明的催化剂就是粮食。粮食产量的稳定性,决定一个文明的高度。大汉能支撑上百年的战争,是因为他们的粮食产出足够雄厚,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从容的部署各种策略,否则明天就饿死了,你还想个毛线,直接抢吧!”

袁华到此时已经彻底通透,他对刘玉说:“煤炭和钢铁是工业之母,粮食是文明之母,这一批白马少年是科学之母”

他站起来,左边胳膊还很痛,他咬了咬牙说道:“刘玉,我需要西边大海的据点,要派一批军队和工匠过去”

刘玉反问:“是要去取种子?你说的那些粮食种子?”

袁华点头,说道:“要快,接下来会是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