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银钱的故事4

其次是贡监,贡监就是秀才没有考取举人的,经过选拔、皇家喜事的恩贡、特殊人才的推贡等秀才监生。

第三种是荫生,血统高贵,一出生就是监生。

第四种是为读书人所不耻的监生,花钱买的监生叫例生。

卖官鬻爵是中国古代所有社会的特征,而例生的操作最是眼花缭乱。

秦汉卖官鬻爵就是一手银子一手官,很是价格公道童叟无欺的,到了明代都被中间商赚了差价,皇家卖官扭扭捏捏,中间商却是乐此不疲。

例生选官不入品,价格并不高,不同时期200两的有、500两的时候也有,捐一个监生,就要去国子监交钱的。

国子监那些可都是大儒,满肚子都是圣人之言,根本不会算账、不会废话。捐银200两就给一个监生,如果你就带了200两根本没戏,要到400两,捐银200两、火耗200两。

国子监就这规矩,国子监上缴的都是纯银,火耗必须多,你要有异议国子监大儒会直接评你一个性情顽劣,不堪大用,然后你就是花多少钱也得不到例生。

交了一倍的火耗银,就是监生了,就可以在吏部挂名选官了。

作为监生,如果你就在家里等待哪里官员出缺,然后吏部把你选上为官,就是等上三辈子也是白扯,必须向吏部使银子。

吏部可是掌管天下官员的要冲,百十两银子打发一个门子都不够,没有强人说项,让吏部给一个例生安排一个典史,须银2000两以上。

这样花费2400两得一县衙典史,就是地方的政法委书记收入如何?

县衙典史,月俸米白米六斗,就是75斤大米。

拿着月俸75斤大米的典史大人喊的当然是,上报天子、下抒黎民,但是投入了2400两银,却产出了75斤大米,谁傻啊。

明朝的官员不贪就根本不能活命。

每月拿着75斤大米的俸禄,看着自己没有品级的官身,右玉县的典史、大明王朝所有的典史每天就一个事,弄银子,要十倍、百倍的把自己的投入赚回来。

明朝官员的选拔、任命早早就决定,司法已经不是一个法律问题,而是一个商业问题。

刑房司吏就那么认真的跪在典史家门口,一直跪到天明,门子出来打扫才看见直挺挺跪在那里的范爷,急忙搀扶让范爷进院子。

急忙去上房禀报,刑房司吏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