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朱从山的专研

北明共和 勇敢的心灵 1958 字 1个月前

侍卫每天都拉着后装线膛炮保卫谭启明,这个也不太现实,于是朱从山就想要把后装滑膛炮缩小,缩小到士兵能够把后装线膛炮揣在腰里。

于是缩小后装线膛炮的工作,又在朱从山师徒中开展,要缩到多小?,要做到能把后装线膛炮拿在手里,揣在怀里。

先按100比1的比例缩小,缩小火炮,缩小炮弹。

明朝末期是有手铳的,手铳的激发是用火绳,手铳是不足以保卫师傅的,必须用火炮,而把火炮缩小到手铳的大小,那么就叫手炮,

朱从山的手炮,是结合了火炮与手铳的,师徒几百人又开始投入到手炮的研究之中,熟铁炼制铁管,然后渗碳钢化,钻床打磨光滑,镗床研磨内壁,拉刀拿出膛线,钻石切刀切出炮堂,加工出钢制炮栓,然后手炮弹,就是更小的火冒,更小的铜炮弹壳和更小的弹头,弹头太小,已经无法向弹头内放置炸药,手炮只好打实心弹,手炮的实心弹用铜皮包裹铅,这样击伤后能出现炸裂性伤口。

朱从山的第一个手炮,是这个样子的,有类似手铳的弯曲的握柄,没有击打的装置,而有一个后拉动炮栓激发子弹发射,而在枪管上,有一小块钢板,来保护手指,就如同炮车的防护钢板,,

当朱从山又满怀骄傲的拿着这个微缩版的火炮,来告诉他的老师的时候,谭启明笑的腰都弯了,这既不是炮又不是枪的是什么东西。

朱从山说,此物是手炮,乃手中大炮。由于有防护钢板,携带起来也很不方便。

谭启明又对朱从山一番夸奖,觉得这大明道士确有专研精神,就建议他去调这个防护钢板,另外就是握柄改成直握柄,同时,在炮管下开槽设置设弹夹,这样一次可以激发多发子弹。

谭启明说子弹的时候,朱中山直接纠正是炮弹是炮弹,谭启明说,这个是叫手枪,朱从山也没有听师傅的,朱从山坚持叫手枪太柔和,没有威力,这个就叫手炮,必须叫手炮。

然而,师父毕竟是师父,师父说的壮针即发,弹夹送弹,这些都太好了。

有了弹簧钢的生产 ,手炮弹夹能压发子弹三枚,弹簧钢做出来的撞针也非常合格。

就是子弹制作困难,子弹完全是手工制作,铸造是青铜弹壳要完全手工打磨,安装火帽、弹头,都是精细活,一个优秀的师傅一天也只能做出来十几发子弹。

朱从山回来马上召集他的弟子,激动的说,又得到师父的真传了,师父就是天人,

给徒弟们讲解了手炮应该改进的部分,百多人分工协作生产。

当第一只手炮,被制造出来时,谭启明的麻烦又来了,每天又有两个,朱从山的徒弟,身穿钨钢盔甲,腰别两把手炮,每天都站在谭启明的门前,睡在谭启明的门前,走到哪里跟到哪里,

谭启明又找朱从山,要驱赶他这两个徒弟,朱从山他这下子更是理直气壮,就问我有没有能力保护师父吧,就问我这两个徒弟,乌钢盔甲在身手炮在手,我们谁都不怕。

穿越又影响历史, 手枪这个词又胎死腹中,现在元老院所有的元老,都对朱从山笑脸相迎,敢问朱长老,什么时候您的手炮有多余的,送给我一只可好,鱼塔一脸的笑容。

哼,多余的,什么时候,什么时候都没有多余的,朱从山愤愤的回答。

朱从山非常鄙视养老院的元老,朱从山高昂头颅,哼!保卫师父靠你们元老院是不成的,还得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