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也一脸凝重:“确实,看来我们得重新审视宣传策略了。得让宣传内容更具针对性,才能吸引全球观众的关注。你有什么想法吗?”
晓萱思索片刻后说:“我觉得我们可以邀请国际文化传播专家,对宣传材料进行重新策划和调整。他们更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受众喜好,能确保宣传内容既能准确传达文化内涵,又能符合不同地区的受众口味。”
腾点头赞同:“这个办法好,事不宜迟,我们赶紧联系。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晓萱眼睛一亮:“我知道一位叫大卫的国际文化传播专家,他在跨文化传播领域很有建树,之前参与过不少成功的国际文化推广项目。我这就联系他,看看他有没有时间和兴趣。”
很快,晓萱联系上了大卫,向他详细介绍了项目情况和目前面临的问题。大卫表示很感兴趣,并愿意帮忙。
几天后,大卫来到京都,与腾、晓萱以及宣传团队一起召开会议。大卫仔细研究了现有的宣传材料,说道:“你们看,这个海报的色彩搭配在某些国家可能会被视为不吉利,还有这个宣传文案,一些文化背景下的人可能很难理解其中的隐喻。我们需要重新设计海报,调整文案,突出文化的共通点,同时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宣传团队的成员们纷纷点头,一位设计师问道:“大卫先生,那您觉得在海报设计上,怎样才能更好地平衡文化共性和个性呢?”
大卫思考片刻后回答:“可以采用一些全球性的文化符号作为背景,然后在细节处融入各国文化遗产的独特元素。比如用地球的图案作为背景,在地球上点缀一些各国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轮廓,这样既能体现全球文化交流的主题,又能突出各国文化遗产的特色。”
另一位文案策划人员问:“那文案方面呢?怎么修改才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产生共鸣?”
大卫说:“文案要尽量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修辞手法和文化隐喻。可以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以情感为纽带,引发观众的共鸣。比如一件中国的瓷器,我们可以讲述它是如何承载着古代工匠的心血,以及在历史长河中见证的悲欢离合,这样的故事无论在哪个国家,都能打动人心。”
腾和晓萱认真聆听,不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经过一整天的讨论,大家终于确定了新的宣传策略和方案。
尽管筹备过程波折不断,但腾和晓萱始终坚守初心,相互鼓励,努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展览成功举办的目标稳步迈进。他们深知,这场展览承载着传播文化、促进交流的使命,无论前方还有多少挑战,他们都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