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苏孝文案

地煞之主 推陈 1360 字 7天前

(求各种支持!)

“苏孝文案!”

惊喜之余,陈晋又觉得疑惑。

苏孝文虽然被罢官,被“安置”,但他的出身并没有改变。查他的话,应该是内厂才对,怎地巡捕司也来插一脚,还建立起相关案卷?

打开来看,里面只得薄薄的一张纸。

一会之后,陈晋看完了。

这个案子其实并不复杂。

身为大儒文士,苏孝文性子刚正,有着“挥斥方遒”的习惯,借助牢骚发泄不满,不料被某个有心人听到了,随即到府衙告密。

只因内厂的爪牙还没有伸到高州府来,这种事便由府衙来负责查办处理。

本来发点牢骚,埋怨几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也难以取证。毕竟这时代可没有录音设备,苏孝文也不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僭越”之言。

不过高州府的知府苟大人却有心要把苏孝文办了,并非有仇,纯属于要把苏孝文抓起来,然后押送入京,向内厂纳个投名状,领取功赏。

就这么简单。

口头牢骚难以作证,于是有了周铭捏造反诗的事。

反诗是这么写的:

“岭南蜗居笔在手,俊杰沦落天涯游;义士手提三尺剑,反时必斩逆臣头。”

写得有点生硬,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要反似的。

周铭是苏孝文的学生,模仿其笔迹,加上别人所谓的“佐证”,再加上“孝文”二字,立刻便“铁案如山”了。

却没想到苏孝文性子刚烈,刚进牢房不久就一头撞墙上,自杀身亡……

随着他的死,此案便无疾而终,落下帷幕,府衙那边给出的结案语是“犯人畏罪自杀”。

办案抓人的是府衙,巡捕司这边却有一份信息详尽的案卷,可见消息灵通,触角无处不在,多少有些染指内厂权柄的意思。而且以第三方旁观者的立场角度侦办观察,显得冷峻而清晰。

看过案卷后,陈晋心头有怒火升腾。

苏孝文不是那种迂腐古板的儒士,他宦海沉浮,起起落落,即使被贬到岭南边荒之地,依然保持乐观,凭一己之力教书育人,谆谆教诲。对于出身贫寒的学子,甚至不收束修。像陈晋、苏显成、王怀易等都深受业师的帮助。

这样的师者,不该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这个世界不该是这样的。

此案脉络已经分明,幕后主使者正是知府大人苟言修,然后是周宗山父子,还有告密作伪证的某人。

知府属于地方上最大的行政官员了,正四品的实权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