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小人物创造大历史

大汉永存 朕不帅 2376 字 16天前

“不用,他干他的,我干我的,不用我推,他也会被逼到那个地步。”

……

在刘瀚悄悄咪咪准备的时候,长安又发生大事了,太仆公孙敬声被抓了。

西汉在很大程度上是继承大秦的,比如三公九卿,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九卿,即奉常、廷尉、治粟内史、典客、郎中令、少府、卫尉、太仆、宗正。

略微有改革,比如汉文帝时罢太尉官,其职责归属丞相,他还下诏让御史大夫成为全国最高检察官。

汉景帝把“奉常”改为“太常”;把“卫尉”改为“中大夫令”;把“廷尉”改为“大理”;“典客”改为“大行令”;“治粟内史”改为“太农令。

汉武帝时,进行了大的改革。汉武帝从根本上加强了中央集权,突出了皇权,削弱了权位过重的丞相权力,把中央官员分为外朝官、内朝官。

他用“大司马”就代替了太尉,把“太农令”改为大司农,把“大行令”改为“大鸿胪”,“郎中令”改为“光禄勋”……

但无论怎么改变,三公九卿的框架是没有变的,这12人是大汉权力除了皇帝外最大的人。

若是只是一个太仆,其实也没有多大不了的,在汉武帝手下死的三公九卿还不少,丞相都一个接着一个,问题是这公孙敬声是丞相公孙贺和卫君孺的儿子,这卫君孺可是卫子夫的亲姐姐。

当年,准确的应该是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正月戊寅的时候,当时的丞相石庆薨了。

武帝欲拜公孙贺,也就是自己姐夫为三公之首,因自汉高祖以来,丞相皆用列侯任之。

故武帝于当年的闰三月丁卯封公孙贺为葛绎侯,并诏其续任丞相之职,然而公孙贺却不想干。

因为当时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对大臣的要求及监督非常严格。自丞相公孙弘老死任上之后,前后当过丞相的李蔡、庄青翟、赵周皆因罪自杀……

好家伙,这丞相简直是烫手山芋呀,一个个自杀,谁敢当呀?

前任石庆虽秉承其家严谨作风,亦数次受到武帝谴责,晚年的汉武帝是越来越爱发脾气爱杀人了。

公孙贺害怕自己不能担此重任,一但有所纰漏恐将祸延于身,故不肯受丞相的金印紫绶,直到看见汉武帝生气后,他才不得已拜受。

公孙贺升任后,太仆之位空缺,于是,武帝又将自己的外甥、时为侍中的公孙贺与卫君孺之子公孙敬声擢升为太仆。

这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讨好公孙贺,潜台词就是说:“伱放心啦,咱们是亲戚呀,朕不会亏待你和你家人的,你看吧,朕立刻把外甥给加官升职了,够意思吧,朕不可能坑姐夫的呀。”

公孙贺多聪明,领导的饼他是懂的,汉武帝的脾气,他更懂,此后的日子,公孙贺丝毫没有当上丞相的开心和猖狂,那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每天提心吊胆的过着日子。

小主,

虽然少不了被汉武帝的训斥,但最起码性命无忧,就这样太太平平的过了十一年,这也算是不错了,成了汉武帝时期干得最长的丞相了。

汉武帝在位54年,用了13位丞相,分别是:建陵侯卫绾、魏其侯窦婴、柏至侯许昌、武安侯田蚡、平棘侯薛泽、平津侯公孙弘、乐安侯李蔡、武强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牧丘侯石庆、葛绎侯公孙贺、彭城侯刘屈氂、富民侯田千秋。

平均一位能干4年左右,这公孙贺足足干了11年,简直是牛大发了。

可是呀,老爹战战兢兢的,儿子却开始坑爹了,他公孙敬声是谁呀?老爹是丞相,姨母是皇后,姨父是当今皇上,太子是我表哥……

在大汉,他是可以学螃蟹走路的,不对,应该是螃蟹是可以学他走路的,横着走嘛,估计螃蟹都没有他横。

他当上太仆之后没干别的,就会花天酒地,钱没有了,直接挪用北军军费,这些年,前前后后挪用数额高达一千九百万。

北军是什么?那是皇帝的禁军,汉武帝时,扩大北军,改北军中垒为中垒校尉。又增设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等七校尉,分别驻守长安城中及附近各地,并随军出战,中尉也改称执金吾,不再统率北军。

北军可以说是大汉最重要,最精锐的部队,长安的安全,打匈奴,平叛乱,基本上全指着它,好好对待犹恐不及,可现在,一千九百万的军费没有了,不小心引发兵变该怎么办?

事情到了这个份儿上,汉武帝自然不能再惯着了,当即下旨,将公孙敬声拿入大牢,必须得给北军一个交代。

依照汉武帝六亲不认的习惯,这公孙敬声多半是死翘翘了,公孙贺当然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儿子死呀,不然就是四大悲剧了,老年丧子。

他知道汉武帝下诏搜捕阳陵县人朱安世还没捕获,急于将其逮捕归案,甚至发了能抓捕他就封侯的圣旨,于是公孙贺自己请求追捕朱安世来赎公孙敬声的罪。

他年纪也不小了,跟汉武帝差不多,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找到汉武帝,说不能老年丧子,又打感情牌,汉武帝看着姐夫如此,就勉为其难的答应了公孙贺的请求。

后来,公孙贺动用所有关系,花了大约一两个月以后,果然抓获朱安世,把他交给汉武帝了。

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可往往小人物创造历史,朱安世的一个供述,直接点燃了巫蛊之祸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