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正好用以激励将士们建功立业

陛下真棒 晴了 1165 字 28天前

“功勋授田制,老臣似乎听闻过。”蔡京眼前亦是一亮。

#####

迎着这两位心腹重臣那震惊的表情,好歹已经提前做过了功课的官家洋洋得意地显摆了一番那功勋授田制的利与弊。

而且,光复的旧土,正好处于大宋边陲之地,那种地方,很容易会发生与外族蛮夷的摩擦。

你要从其他地方迁徙老百姓去,很容易引起纷争,重要是,那些普普通通,只能在地里边刨食求活的老百姓。

又怎么可能是那些弓马娴熟的外族蛮夷的对手?

但是如果采取功勋授田制,那可就不一样了,首先能够在边塞新占之地获得田地的都是有功的将士。

他们在战争结束之后,正好可以留在授田的边塞之地耕作。

他们留下,自然亲人家眷都会前来,自然人口也就可以留滞在了当地。

更何况这些有功的将士,哪一个不是久经沙场的老司机。

一旦有事,他们可以第一时间招募成军,抵御外族蛮夷的来犯。

甚至流贼小患,都不需要朝廷另外派遣兵马,将当地的这些将士再一次招募起来,就可以解决掉。

蔡京两眼直勾勾地看着官家赵佶,听着官家这番已经十分熟悉的见解。

不得不承认,官家的这个办法,用在新占之地,那是再好不过。

朝廷不需要去头疼该怎么去劝说百姓迁徙边镇之地,甚至还能够省下一大笔的费用。

也不必担心某些官吏干出什么人神共愤之事,导致出现重大变故。

就连童贯,也是听得两眼放光,的确这军功授田制,倘若是在大宋境内实施,那就是典型的不现实。

但是在那光复的旧土之上,那些重新夺回来的领土上,把那些土地拿来授予将士们。

将士们既得到了实惠,感激朝廷,同时,将士们在战后也有了安身立命之所。

“官家英明,奴婢以为此策大善,远比让诸州县之百姓背井离乡,弄得怨声载道要好上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