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对曹纯的心思,早有预感。
在心计方面,年轻的曹纯自不是两世为人的刘基对手。
所以,这一次商议攻略彭城的军事计划,他特意将曹纯请来,让这位渴望证明自己的曹二代,也一起参与制定具体的方略。
一番计议之后,最终太史慈拔了头筹,领本部部曲为先锋,抢先一步出发,魏延年轻一些,没抢到头功,只能跟在太史慈后面出发。
刘基这一番安排,实是基于对太史慈、魏延心态的了解。
太史慈渴望立下功劳,渴望在徐州之战中证明自己,渴望自己的名字,能够被更多的人知晓,然后传回家乡青州,让东莱的父老知道,他太史慈和昔日韩信一样,已经今非昔比。
正是这一执念,才让太史慈在病逝之时,喊出那一句: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要是刘基和孙权一样,一味将太史慈滞留于南方,用来对付山越宗寇,那太史慈心结难解,估计命不久长。
而要是让太史慈为先锋,攻打彭城,这位有神射之名的汉末大将,心情就会转好许多,没有了压力之后,太史慈也许能活得比历史上更长。
魏延的话,则是另外一种情形。
等到太史慈下令撤退时,三百精甲,撤退下来的不到四十人,剩下的都交待在了城墙上下。
正此时,成廉不知什么时候来到城头,红了眼睛的他,立时操起一支枪矛,挽了一个枪花,就一下刺中那高大曲将的眼窝。
瞧见带队将校如此威猛,后面的甲士也顶着盾牌跟了上来。
城中的吕布军将卒已是人心惶惶。
“快,快去下邳向温侯报信,刘基军已经杀到彭城,要是没有援军,彭城不可守,彭城若是失守,下邳也危矣。”
两边一对上,好不容易上城的甲士就吃了大亏。
“这一次来攻城的,不是曹操,而是刘基,温侯在下邳的守军,称得上精兵的,也不过三、四千人,要是前来彭城,只怕下邳也守不住。”
但他不知道,臧霸所统领的泰山寇,尹礼、孙观、吴敦、昌豨等寇将,皆是些无利不起早的人,指望他们锦上添花,那没有什么问题,让他们雪中送炭,那是想多了。
彭城。
接下来,曹纯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接手曹操许诺给他的骑兵队伍,率领骑军纵横沙场,杀他一个痛快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