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各部尚书,包括李善长在内,都在权衡着利弊,这劳模部能够得到的,确实很大,可以说对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极具吸引力。
但唯一不好的,就是只有一个名额,而且一旦推行,就代表着各部都要实行这个指标新制,能完成指标都还好,若是完不成,那后果,就太大了。
这些人当中,也有没有丝毫担忧的,那就是财部的朱文正,未来监察部的尚书刘基,以及工部,三大局的人。
朱文正是因为只要是朱元璋与朱元启说的,他就支持,刘基支持是因为在他看来,这对大明是有益的,能够让朝堂的众人,彻底动起来。
至于工部的单安仁,完全就是一副摆烂的状况,他的工部,经历了几波拆分,他向朱元璋与朱元启都哭诉了很多回,虽然得到的回答都是过后给他补充过来,但到现在,他反正是没有看见有什么大才补充过来。
所以他躺平了,要推行就推行吧,反正他工部的情况就这样,怎么都不可能垫底就是了,而且关于工部的指标,也就是那些,他不怕。
至于三大局,每次朝会基本都是陪跑的,这些他们不懂,但他们只知道一点,只要朱元璋与朱元启提出的,他们就表态点头。
只要不是朱元璋与朱元启点头的,那他们就是什么也不懂,不知道这些人在说什么,全程不参与。
吏部、户部、工部、刑部、礼部等等部门的尚书,包括李善长,都是在想着,若是他们同意,一旦实行指标考核,那他们自己所在的部门,会有哪些指标产生。
大部分都在权衡着利弊,包括其余人,底下的众人看着众多大佬没有发声,纷纷在沉思着,也是没有开口,毕竟自己的老大都没有发话,他们也只能忍一忍。
这是关乎着每一个人的事情,一众尚书也是无法避开,而且这么大的奖赏,没有人觉得自己的老大不会去认真思考。
过了一会,朱元璋与朱元启对视一眼,见众人依旧没有出声,两人微微点点头,似乎是确定下来了什么。
朱元璋看向徐达与朱文正,给他们两人一番示意之后,两人随后,徐达率先开口。
“禀皇上,明王,臣下认为,劳模部有益于各部,更是为各部而考虑,就如同百强县与十佳府一般,应当推行,臣下恳请皇上推行此新制。”
徐达说完之后,朱文正也是紧接着开口。
“禀皇上,明王,臣下认同徐相之言,明王此制,是为我大明官员谋取福利,也是为了大明的政务处理能够更加完美。
只要完成指标,就有奖赏,若是被选为劳模部,这不仅是个人,更是整个部门所有人的荣耀。
至于没有完成指标则是进行处罚,臣下相信,各部尚书必定都能完成指标,各部尚书都是我大明最为顶尖的人才,都是有大才之人,若是连一个指标都无法完成,岂不是更加说明,我大明,需要改变?”
朱文正对着朱元璋与朱元启说完,又是转身看向其余众人。
“诸位,小子虽然后进入朝堂,承蒙皇上看重,初为财部尚书一职,且部里的一切都才刚起步,但我可是有信心,争取拿了这个劳模部呢。
到时我财部所有人都将会被载入史册,并且运行之道同样会被载入史册,供后人参考,我这想想,都是激动,这可是流传千古呢,诸位可别跟我抢啊。
看你们都不说话,难道是没有信心去完成指标?你们也是,自己要是没有信心,担忧被罚,那就把位置让出来,让年轻人上去,像我,多有冲劲。
这么好的机会都不去抓住,过了这次,想要青史留名,想要爵位,可就没有那么容易咯。”
朱文正说得一脸笑意,朱元璋与朱元启听了也满是欣慰,在他们看来,朱文正这已经是适应了朝堂,尤其是朱元璋,更为欣喜,朱文正的这番话,可是将这些人的退路都给堵住了,现在他更是尤为好奇,这些人会怎么做。
而朝堂上的一众人,则是一脸沉重,徐达与朱文正在朝堂之上的位置与定位,他们无比清楚。
虽然清楚,但他们也不能说什么,毕竟两人也是有本事的,而且这是朱元璋直接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