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盛世大宋

“还有那土豆,和玉米,这都是咱们大宋开辟海贸之后,从美洲大陆所引进的新品种,目前,虽然尚未经过几代杂交,但产量却着实是惊人得很,亩产都有千斤以上,且都不挑地,即便是山地,也能够丰收,如今,由户部牵头,组织各农场在大规模的种植。”

“这种新式的麦子,水稻,和这玉米等新鲜玩意,总共种了多少亩了?”

“回太后话,户部的推广之下,我大宋,现在的可用耕地为,十一亿亩,今年开始,全都种上了新型的作物啊!”

大宋目前的农业税基本上是一点都不收了,反倒是给土地的补贴每年都没停过。

虽然随着一年又一年的大放水,货币一直在贬值,那点钱这些年又没涨,但毕竟给钱,就是聊胜于无么。

自然的,户部能统计得到的田产数目也是一年比一年多,以前的历朝历代最让人困扰的隐田问题,就这样被解决了,耕地的数量已经仅次于历史上浮夸之风盛行,大放卫星的隋朝了。

小主,

听说如今的秦王殿下正在建一个什么保险公司,让以后的大宋百姓人人都有保险,每年朝廷都给老百姓发钱,这东西搞好之后隐户肯定也就没有了。

历朝历代从来都是问土地要钱,问百姓要钱,结果到了他们宋朝时居然反过来了,居然会追着土地和人民发钱。

简直是闻所未闻。

老太太也是乐得嘴角都咧到耳朵根了,一个劲的点头道:“好,好,好啊,亩产千斤,有地十一亿亩,这得是……哎呀,这得是多少的粮食啊,啊?哈哈,哈,我大宋,如今岂不是再也没有冻馁之人了么?官家你做得好啊,真是好啊!”

赵光美闻言却忍不住皱眉道:“十一亿亩都种这玩意,产那么多粮食,要怎么吃?怎么可能吃得完?大宋如今才多少人口?这不是谷贱伤农么,我大宋近些年本来就通货膨胀的厉害,粮价太低,乡野的百姓是要受苦的啊。”

“额……”

薛居正闻言也是愣了一下,然后只能苦笑着称是。

其实这就纯粹是要求太高而已,大宋的乡野之人,其实日子过得未必就比城里的底层务工人员差了,这要是跟历朝历代相比,尤其是和后周相比,过得简直就是神仙日子。

通货膨不膨胀,物价是否上涨,和人家又有啥关系呢,村里人本来也没那么多花钱的机会啊,不管怎么说,朝廷现在不收税,地主不收租,这都是实打实的,最起码种出来的粮食有多少都能进自己的肚子。

粮价低,那就不卖呗,可以用来喂养鸡鸭猪狗,还可以用来酿酒,甚至过于繁忙的活儿现如今都是农奴在做,空闲的时候做点木工活,小日子其实也是美滋滋的。

况且农闲时候还是能进城的,目前至少中原这边的城市周边的村民都是老人留村里看着农奴干活,年轻人进城。

要知道,后周时,村里的负担都是很重的,有些老百姓甚至不得不把自己的孩子饿死来替朝廷养战马。

岁数稍微大一点,只要是经历过五代战乱的人,对大宋都只有感激涕零。

可是既然赵光美见怪了,薛居正自然也要辩解,连忙道:“殿下说得是,臣,也在尽力去推广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及一些辅菜,水果种植,只是目前来看,户部的相关技术类官员,还是不够,哦对了还有酿酒和养殖、饲料相关,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大宋,必能人人吃肉。”

这其实是没什么办法的事,说实在话,大宋境内的老百姓几乎有一个算一个,都会种水稻和麦子,还有豆,粟等口粮,就连油菜,棉花,都是近些年大宋建国之后才开始大力推广的,其实效果也就那么回事儿。

老百姓,永远都是以口粮安全为第一要务的,经济作物的话其实也就是桑、麻、茶,其他的东西真的就不会了,可现如今这些东西都很贱,卖不上价了。

经济作物种的种类还是太少了。

至于说那些土豆,地瓜,玉米等新作物,老百姓都不认识,更别说会种了。

这么多年来老百姓把技能点都点在如何吃饱上了,如何吃好他们确实是不会,唐末五代两百年乱世下来,能活着,就已经是极为不易的一件事了。

至于说饲料,养殖,这就更是扯淡了,距离城市比较近的那些村子没啥问题,但那些距离城市远一些的普通村子,不夸张的说可能全村人都没见过猪长什么样。

“哎~,你和三司,干得确实是挺好的,但是在我看来,还不够好,粮食,尤其是主粮,够吃其实就行了,我大宋如此盛世,一直在吃饱这两个字上使劲,多没出息?户部,尤其是户部,必须进一步的增加农学技术胥吏的数量,去年科举,户部取了多少人?”

“这……户部一共要了,六十九人。”

“少,太少,我看明年,怎么也得收五百人,甚至一千人,即使不会什么农业技术,只要是年轻的,识文断字的,都可以先收上来么,不会农业技术你们户部可以教啊,教会了,把他们派下去,去各个村子里,乡镇上去教,这不就推出去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