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元标先是重用董应举屯田,招募辽东、山东流民一万三千户于顺天、永平、河间、保定一带。购买民田十二万余亩,连同闲地共十八万亩广招流民耕种,除了缴纳赋税外,每年可收麦谷达七万石。
更主要的是,这些土地都京畿地区最差的地了,但哪怕是这般都可以存下粮食,让朱由校震惊不已。
而左光斗做的更加厉害,之前就给自己上书提出“三因”、“十四议”的屯田主张,自己看到以后干净利索从内帑拨款十五万两银子让他放手去干事。
拿了钱的左光斗也没有让朱由校失望,经过一年的努力,之前上书的举措也慢慢有了效果。
根据题本上说的,从去年开始他亲力亲为,疏通支渠,掘地为井,设坝拦水,下游修坡,解决灌溉问题。
同时亲自勘探荒地,设立屯学,利用屯学考科举的优势,鼓励人们投献土地入学,鼓励当地屯田。
现在开垦的荒田、滩涂地和百姓献的田加起来有二十万多亩土地了,招募了一万五千户流民,每年可收割十万石粮食。
更让朱由校惊喜的是,他还跟徐光启合作,专门挑出来地方种植水稻和番薯等作物。
要知道徐光启不仅是西学大家,也是个农学大家,对于这些甚是了解,在二人的合作下,现在天津已经成功种植出了水稻,甘薯的产量也很惊人,居然亩产五百斤左右。
只是左光斗也在题本中说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便是他发现北方并不适合种甘薯,甘薯喜温,其在福建耕种的的产量可以达到九百斤左右。
这么一比较的话,在北方种番薯的产量比南方要低四成,十分不划算。所以他在题本中建议,如果要推广的话,甘薯在南方推广更好一点。
朱由校对此倒不是很了解,不过现在红薯现在只是刚传入中国,任何品种都有一个优化改良的过程,现在在北方产量低,那就慢慢改良即可,朱由校也不是很在意。
不过既然南方适合种植,那就可以鼓励百姓种植甘薯,特别是西南地区,那里多高山丘陵,土地贫瘠,正好适合种植红薯。
至于北方,朱由校也不由的思索起来,在他印象里北方、也别是西北吃红薯吃的比较少,反而土豆比较多。
这土豆也是美洲作物,既然番薯传到了中国,想必土豆也传进来了。
它不仅产量大,喜冷凉不耐高温、较耐旱耐涝,确实很适合北方种植,并且也容易打理,如果能在北方大规模推广开,那绝对是一件大功德。
想到这里他立马拿起朱笔描述了土豆的特性,让左光斗等人留意一下,如果有的话就试验种植。
至于甘薯推广就让内阁等人商议个章程,可以让南方布政司鼓励百姓先试种起来。
但朱由校唯恐下面会错意,因此反复强调官府千万不要强迫百姓种植,如果百姓愿意可给一些支持,不愿种那就算了。
他可不想整出什么“改稻为桑”的幺蛾子事情来,搞得下面民怨沸腾。
番薯就是红薯,万历传入中国,产量九百斤是根据清代的统计得来的。
至于天津水稻种植,就是历史上左光斗在天津试验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