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景杉那边现在外管事是张旺,内管事是桃花,反正这边有什么风吹草动的,二太太一准知道。
关静岳和关香伶的婚事也有了着落,关静岳和一家老翰林的女儿定了婚,关香伶也和黄立定了亲,就等两人出了孝期就可以完婚。她们姐弟俩只需要服小功五个月即可,白景杉则要服齐(zi资)衰(cui催)一年。
过了正月,白景杉把大多精力都投入到恢复慈济院、蒙学堂、护士学校和以及准备择地筹备京城的医学院这件事。白景杉估计张百熙要是拿出来新学制的章程还得有一阵子,但是也不能什么也不干,干坐着等着。
白景杉想效仿上沪的澄衷堂,在京师办一个慈济中学堂,再加上一所慈济小学堂,就能完善整个从幼儿到小学、中学、职业教育/高级中学和医科大学的教育脉络。
白景杉想办的医科大学不仅学习西医,也包含中医学、西药学、中药学等,西医可以外聘,可是其他三个大类,白景杉都碰到了壁。
白景杉为此特意请了京城药行各家掌柜的以及一些知名的老中医。
“各位,今儿个请诸位来,就是想说说我想办这个医科大学的事情。”
白景杉也没藏着掖着,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现在津门已经有了专门的西医学校,大家也看到了,京城西医医院不少医生就是那里毕业的。而长江各个口岸、沿海的一些城市已经有不少洋人开办的西医医院了。
西医培养医生的时间相较我们中医要短很多,而且全国也没有一家专门培养中医的学校,我们中医还是用传统的师父带徒弟,或者家传的模式。
如果我们再不想法子成立一所中医学校,而西医学校又逐渐增加,那么长此以往下去,我们中医的出路在哪?病人就那么多,不是选择西医就是选择中医。西医看的病人多了,我们中医看的病人就少了。大家的收入减少了,以后学中医的人就会少了。
中医越来越少,传承也就慢慢的断了,等到十年二十年或者更久之后,现在各位掌握的手法,秘籍连用的地方都没有,那和失传又有什么分别。各位觉得就这么让老祖宗的手艺丢了么?”
“三爷,您说的在理,那你们白家能把秘方交出来么?”有人起哄说道。
“我可没有要各位秘方的意思,医科大学中医这一块,是为了培养中医的后备人才,中药学那边,也是鼓励老师傅带领学生研究新方子,能更好的调理患者的身体,治病救人。”白景杉看着下面的人说道。“诸位想想,医科大学已经培养了一些有一定基础的中医人才,那么您在这里挑个顺眼的当成徒弟精心培养来的方便,还是您从头培养一个来的方便。学校是集中培养人才最好的方式,筛选出来一些有天赋的孩子加以专门培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还有,诸位想想是您一个人自己在家研究好呢,还是一帮人在学校集思广益共同研究好呢?只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我们才能更好的发展中医。
诸位也不用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中国这么大地方,有多少地方缺大夫,缺好大夫,缺名大夫。
医科大学现在还是在京畿直隶地区招生,以后可能要面向全国招生。这些外地的学生学成之后回到家乡,一说我是谁谁的学生,那么当地人是不是就觉得您是位名医啊。诸位,您的学生都是当地的名医,那您是什么?您就是国医啊!
咱们在坐的各位有擅针的、有擅药的、有擅儿科、有擅妇科的等等,您也不用担心影响您平时的工作,今天您讲讲这个,明天他讲讲那个,怎么着都能安排开。
而且各位要是想着书立说传给世人的,学校这边也全力支持,当然您的这书,得经过同行的评判,咱们才能发表。因为咱们这是治病救人的手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人生追求的无非是功名利禄,白景杉每个方面都考虑了,虽然当场没有人立马答应去医科大学任教,但是有想法的也不在少数。
白景杉之后还让白景怡约了太医院的魏大人,想让太医院作为医科大学的主管部门,这也算变种的官办学校。
慈济小学和慈济中学开办的还算顺利,这两个学校都算是慈善学校,而且学校首开女孩入学之先河。
不过这点却引来了汹汹物议,就连张百熙也过来找白景杉说过这个事。白景杉也没废什么话,直接请张百熙看看慈济堂有多少女婴、幼女,又带着张百熙去首善工艺局看看有多少拖儿带女的女工。
“人都要活着,特别是这些女孩、女人。她们不仅要生儿育女,还要养家糊口。我总不能看着她们以后去卖身为奴或者去八大胡同讨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