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抢夺天师位的对头来了

聊斋大天师 玄素君 3321 字 16天前

张牧之又将吴天禄从青莲空间里放出来:“这乌龙潭里灵机远胜横望山下,你可在这潭中潜修。”

吴天禄躬身拜谢:“多谢老师!弟子会用心修持,早日练就蛟龙之身!”

张牧之又嘱咐:“但凡灵气汇聚之地,游鱼小兽都能生灵,你在水中猎食些鱼虾果腹倒也无妨,但不好滥杀那些开了灵智的水族,以免杀孽缠身。”

吴天禄忙道:“老师放心,弟子并非凶残弑杀的性情。”

张牧之点头:“既如此,你去吧!”

吴天禄于是就躬身后退几步,然后转身来到水边,变成了一条丈来长的大青蛇往水中去了。

张牧之又遥望了下乌龙潭,随即领着两个道童往前又行数百步,地势渐渐拔高,面前出现了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小路。

沿着青石路又走了百来步,小路突然朝西一转,然后豁然开朗,一座白墙灰瓦的道观出现在眼中。

但见飞檐斗角,庭院深深,又有古木簇拥,正是远离闹市的上等修行之地。

因早有韩家仆人来观中传过信,守静老道正领着观中大小道士等在门外,然后就见一个年轻道士带着两个童子出现在远处。

“到了到了!新主持到了!”有性子跳脱些的年轻道童开口叫喊。

守静道长连忙咳嗽一声,道:“且肃静!莫要在主持前失了礼数。”随即就要带着众道士上前迎接。

然而还未等众人有所动作,就见远处那道人接连跨出几步,转眼间就到了近前。

守静道长感应到来人一身雷霆法意十分厚重,连忙同众道士一起躬身:“灵应观知院守静,携观中道士、道童共四十五人,恭迎主持法驾!”

“好个秉持清修的真道人!”

张牧之也在以法眼打量眼前的这位老道长,见其须发洁白如雪,身形挺拔干练,活生生一幅仙风道骨的模样。

法力倒是并不深厚,由此推断道行也就阴神境界,然而难得之处在于这老道周身上下有一股清光罩体,其色如水,其轻如云,令人一见便知道家气象。

“这是通读道家经典,明白了其中真意之后才有的慧光,此光无关道行法力,却自有道家气运庇佑,凭之外魔不亲,内魔不起,什么妖魔鬼怪也无法加害。”

“若我那祥云紫气是历代天师庇佑,那这老道周身清光便是经年累月的辛苦修持而来,其心正,其神清,其行与道相合,才有这般福德加身!”

张牧之见了守静道长的气度,心中倾佩之情油然而生,连忙躬身还礼:“贫道年少德薄,怎敢劳长者亲迎,长者快快免礼,免得折煞了贫道。”

守静道长起身笑道:“主持道行法力都十分了得,老朽不过痴长几岁,岂可当长者称之!”

张牧之也笑:“道行法力只是表象,自家所行才是本真,佛家讲顿悟,我道家却讲奉行,守静道长言行皆与道相合,实令贫道好生佩服!”

守静老道转身对众道士开口:“尔等要记住主持今日点拨!”

“我等多谢主持指点!”众道士中只有三五个听明白几分玄妙。

其余之人只觉得这新来的主持没什么架子,往后日子也好过些。

守静老道接下来就给张牧之介绍道观里的各个管事,如负责接待往来道士的知堂、负责主管内库开支的都监、以及书记、掌籍等等。

张牧之从袖中拿出自家道牒,递给负责主管本观道士簿籍的掌籍:“这是贫道道牒,还请掌籍查验。”

这是必要的流程,掌籍道士接过来细细查看片刻,对守静老道禀报:“正是来自龙虎山的张道长,和天师府、朝天宫来信上所言相符!”

守静老道拿过道牒双手捧给张牧之:“既如此,主持且跟老道进观里去吧。”

于是张牧之就在众道士的陪同下进入灵应观。

灵应观占地广大,共分三处院落,其中外院最为广大,用来招待来往香客。

主殿供奉隆恩真君王灵官,左侧还建了一座财神殿,供奉武财神赵公明。

侧殿神坛上赵玄坛黑面虬须,身披大红袍,跨黑虎,一手捧元宝,一手持金鞭,相貌堂堂,十分威严。

张牧之见这侧殿香火比正殿灵官爷的香火还旺盛,忍不住心道:“这财神爷到哪儿都吃得开呀!但赵玄坛只有一缕神念在此,不似灵官大哥有法身常驻。”

小主,

外院还有一尊巨大的玄龟石像,玄龟前放着个四尺来高的功德箱。

守静道长解释说是这石像自灵应观未建时就在此处,也不清楚什么来历,如今被来往香客当成了乞求吉祥长寿的瑞兽。

张牧之闭目感应,玄龟中并无灵性,也没什么神明念头之类的,就是一尊普普通通的石像。

院中又有一个十分粗大的合欢树,外围设置了栏杆和香炉,树上挂满红绸带,明显是被香客当成了姻缘树来拜。

因为常年受香火供奉,树中确实生出了懵懵懂懂的灵性,不过距离脱体而出还早得很,估计还要过个几百年才更赶上横望山中那棵古柏。

在外院角落里还有一座石碑,张牧之看了几眼,确实是记载了几个富商共同出资修建灵应观的事儿。

“这灵应观既然是商人所建,后来怎地又成了朝天宫的从属道观了?”张牧之好奇问道。

守静道长微微一笑,开口解释:“说来惭愧,这还是因为那山坡下乌龙潭的缘故……”

原来,当年灵应观建成之后周围百姓都来拜王灵官,灵官爷亦广发慈悲心,时时显灵,致使灵应观香火大盛。

恰逢有一年大旱,官府听闻这道观灵验,就发下文书让道观住持守静道长求雨。

后果然天降大雨解了旱灾,自此灵应观名声大振,守静道长也被人称为老神仙。

求雨有功,朝廷封赏,将乌龙潭连周围山川树林都赐为灵应观的私产。

守静道长心性慈悲,见这辽阔的潭水空置了可惜,就准许周遭百姓在水里种植莲藕、菱角,养殖鱼虾,也算是造福一方。

然而这本无用处的乌龙潭能带来银钱收益之后,就引来了贪婪之人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