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初遇潮汕人

小小一个振兴区,车站规模很小,简直就是小的可怜,一天就2趟发往县城班车,车站也只有3名在编职工。

而这些职工的家属们又不愿意在农村里种地,所以他们就会跑到车站里来,一家人住在职工宿舍里。

平时就靠着给车站打扫卫生,在班车停靠的时候卖点小零食,像炒花生、瓜子之类的。

晚上还得去给车站的招待所值班,顺带遇到那些需要打开水、或者是吃饭的旅客。

替他们提供一些额外的服务,以赚取差价、用来补贴生活。

让韩晓康推门而入,却发现脏兮兮的屋子里,另外只住着一个人,连同自己才两个。

“咦?小同志,是你啊?”

一股广味儿普通话传来,“怎么,我看你背兜里的蛇皮还没卖掉?”

循着声音看过去,原来对方却是中午在收购站门口,遇到的那位外地汉子。

韩晓康朝着他微微一笑,“是啊,收购站给的价钱实在是太低了,我不太想卖。”

“那小兄弟,你就卖给我呗。”

汉子很热心,过来帮着把背篼卸下来,伸手抓起那张蟒蛇皮,双眼在煤油灯下放出一股兴奋无比的光芒,“好皮!品相完好,上面没有窟窿、蛇皮剥的也完整...好东西啊!”

韩晓康没理会他,而是拿起暖水瓶,准备去打水洗脚洗脸。

“怎么,小兄弟你不相信我是诚心实意,想收购你这张蟒蛇皮?”

汉子仔细把蛇皮卷好,轻轻放进背篓,随后转身从他的床底下扯出一个麻袋打开给韩晓康看,“小兄弟你看看,这几天,我已经收了7,8张蛇皮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见韩晓康依旧没有吭声。

汉子放下麻袋,又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纸证明。

《证明》

为了支援我国民族乐器建设事业,大力发展民乐,兹有我厂采购员黄文龙同志,前来巴蜀省盐都地区,负责收集蛇皮、鱼鳔胶、紫檀、红木、桐木等乐器制作原材料。

恳请相关单位,给予黄文龙同志大力支持为感。

落款是汕尾荣光民族乐器厂。

韩晓康看完,没提及卖蟒蛇皮的事,而是问对方,“黄文龙同志是吧,我想请问一下,你们老家有海带吗?”

那人一愣,随后点点头,“有啊,从去年开始,我们那边也在开始组织海产品养殖、捕捞专业生产队,进行海带的人工养殖试点,据说效果还挺不错的。”

我国养殖海带历史悠久,但你却一直没有形成规模。

直到57年国家水产部,确认了“海带施肥养殖法”之后,才开始在沿海地区进行海带养殖试点。

随着“黄官一号”海带诞生,这才结束了外国对天朝的“碘”封锁。

在这个时期,我们国家缺碘缺的有多严重呢?当时碘缺乏到什么程度,连战场上需要的碘酒里边的碘都没有!

全得从小本子那边进口。

”消灭大脖子病,消灭碘缺乏疾病,是国家对人民健康提出的庄严承诺。

解除碘封锁,掌握制碘主动权,是国家对国防安全提出的部署要求。

当时,天朝唯一的碘资源就是海带。但海带含碘量仅有0.5%,要从0.5%的含量里提取出一公斤碘非常不容易。

韩晓康倒不是想办化工厂,从海带里面提取碘元素。

仅仅只是想通过倒卖一些海带、赚点小钱,与此同时还能解决巴蜀地区,已经越来越多的“大脖子病”这个顽疾。

这绝对是属于一笔双赢的买卖,既能造福桑梓,自己还能赚点生活费,挺好。

至于说,怎么才能取得倒卖海带的资质?

慢慢想办法呗!要搞定一个区供销社,难度倒不是特别的大,只要去用心运作一阵子,韩晓康相信,自己还是能把“振兴区供销社”给拿下的。

听到对方说他们家乡有海带,韩晓康顿时来了兴趣,“黄同志,你那边能搞到海带吗?”

“难。”

黄文龙摇摇头,“据说在汕头汕尾,有专门的海产品收购站,海产品种植专业生产队,所种出来的东西,必须定点定量的卖给他们,私人是不允许涉足这些行业的。”

难?

听对方这么一说,韩晓康知道了:要想收购海带只是难度比较高,而不是绝无可能。

要知道,头脑最为灵活的潮汕人,只要他们愿意,天底下就没有他们不敢去做、就没有他们做不成的生意!

捞偏门要说哪家强?

潮汕人自称第二,谁敢说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