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埋个彩蛋

你说要是大家都没看出来怎么办,没事,都是老狐狸了,罗伯特会让人们看到的。

这一幕换人,王旭当然会和亨利他们交代,原因都会用报告的形式进入系统,也会提醒他们注意。

现在系统还没有宣传相关的部分,这些,王旭也都打算加进去,这就需要先勾引罗伯特的入坑,然后他们自然会总结出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工程师再给他们实现就好了。

这种开发模式其实后世的网络公司采用的很多,先上线一个功能不那么全,缺陷也挺多的版本,然后在需求的催动下不断迭代,最终产生合格的产品。

快速迭代,敏捷开发,没错,就是在这里搞敏捷开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虽然王旭没叫这个名字,但确实就是如此,甚至GIT上的各种看板啊,任务列表啊,佣兵工会啊,都是为敏捷开发服务的。

如果你用这些软件,自然而然地就会成为敏捷开发的实践者,然后同样你也会反馈各种不同的意见给GIT,然后再完善就是了。

华夏人其实特别适合这种敏捷开发的模式,因为在八十年代,有个了不起的人,给这东西起名叫“摸着石头过河”。

过河的时候,摸着的可不一定是外界的石头,更多的是内部原生的石头。外部的东西大多只能参考,真的要想解决问题,还是得原生的需求驱动。

参考外部的产品,然后形成自己的体系,这种在工程实践中产生的产品也好,制度也罢,可以起个名字,叫做“华夏特色的XXXX”。

这东西紧密结合实际,需求从实践中来,解决的是实际的问题,于是,我们又可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你看,这理论结合现实的逻辑多清晰。

敏捷开发,叫什么名字不重要,反正现在在华夏的软件业内是非常通行的一种开发模式了,以前流行的什么瀑布法,层流法之类的,全都被敏捷开发给囊括进去了。

并不是那些东西不可以用了,而是变成每一个敏捷周期内的一种设计模式存在,各家公司按照自己的习惯和产品的定位之类的不同,可以灵活选择,你在每一个迭代中所选择的方法。

迭代的速度自然也有快有慢,像王旭这里高的东西,两周就要迭代,紧急的时候甚至一周就要迭代,而那些办公软件什么的,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个季度一迭代也没啥问题。

反正现在各家弄出来的管理模式大都脱胎于王旭搞的敏捷开发,却又百花争妍,每家都有所不同,让王旭都有些看不懂。

但他一点都不担心,反而欣喜这种变化的产生,和上面一样的道理,只有这种原生态的管理模式,才是最适合自家发展的东西,一味地生搬硬套,那几乎就是死路一条。

而且,对于华夏这些软件企业而言,王旭所带来的最大变化,都不是软件本身,而是软件带来的各种新型理念。

比如,软件工具的常态化,前世的华夏软件公司很少重视工具的积累和开发,也许是因为用盗版用惯了,完全没有为自己准备工具的想法,一直到巨型网络公司崛起,才多少有些变化。

而现在,GIT的大范围推广,让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工具出现在所有软件从业人员的眼前,让他们的视野大为扩展,更让他们了解了工具的力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老祖宗诚不我欺也。

我们需要软件,定制的软件就是工具,然后是开发软件的人需要软件,又是他们的工具,管理工具,开发工具,有了工具,就要自动化,有了自动化就想要智能化。

软件工程师的贪婪永无止境,用一句话形容软件工程师这个职业,那就从没有哪个行业的目标是让自己这个行业消失的,这是一个每个人都立志于让自己失业的职业。

后世AI大模型出现以后,第一个最可能被替代的,恰恰是软件工程师本身。

之后的拍摄还是挺顺利的,其实也就是卡梅隆的戏份需要些演技,其他的其实龙套都可以担当,只是王旭为了弄噱头,才让所有出镜的演员都演一下。

也不用分地方,反正都是匆匆忙忙的路人甲乙丙丁,有人在打电话,有人在街边喝着咖啡,有人在他旁边打开电脑办公,之后一合成,一个热闹而喧嚣的都市一角就会成型了。

有些假,没事,要的就是有些假,亦真亦幻嘛,“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本来就是这部片子要探讨的最大的主题之一,王旭自然要竭力地去做各种体现。

——

(不知道还有没有,提前说声明天见,宝贝闺女发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