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掌控制造端,建立统一采购。
其二,设置物价署,确定每年公布基础物资的标准参考价。考虑到各地运输成本和存储成本,规定价格上下浮动范畴。
其三,于制造端建立成本审核制,年度小审,五年一大审。
说白了,蔡成就是把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体系,搬到了东汉末年。
以蔡成的对比来看,东汉末年和建国初年,从本质上来看,社会形态相差并不是很大。
比如说,都是农业社会,九成以上是农民;
比如说,都是未开智的社会,九成以上是文盲;
比如说,整个工业,手工业占据了极大的比例;
比如说,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致社会学、哲学滞后,无法引导社会的发展……
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计划经济体系,是最适用的。
有了计划经济体系,再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接着就是潜移默化地打造工业体系,引导社会朝着工业化发展。
蔡成预计,在十几年内,连占据东南亚一季三熟之地都可能做不到,更无论得到土豆、红薯、玉米等物种了。
如此一来,要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就只能依靠增加食用肉类和海产。
肉类的来源,主要依靠草原。
毕竟,内地饲养牲畜,也要消耗大量农作物的。
一般农户多养鸡鸭鹅和兔子就可以了,也可以养点猪。
日后,大型养猪场,都会搬迁到幽州、并州靠近草原的地方,由草原供应猪草。
可不能在草原上养猪。因为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