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建安四年

“到时候坐拥河北和中原,袁绍拥天下州郡十有六七也,而后或是南下荆扬,或是西入关中,王霸之业唾手可得也。”

“只是,明公而今有大名垂于天下,世人皆谓为光武在世,恐是袁绍会因此生出忌惮之心,绸缪关中为先,是故攸有七八分的把握,袁绍或将先关中而后兖豫。”

“先关中而后兖豫。”刘璋点了点头,为盛名所累,恐怕他要先被袁绍集火一波:“当下河东的防务看来要好好修缮一波,不然河东无备,为袁军拿下,关中将多忧也。”

荀攸应了一声:“河东防务是需要好好整顿一二,不过袁绍为人好谋寡断,对于是西入关中还是南下兖豫这件事必然犹豫良久,一时间不得猝发,可静观其变。”

接着荀攸拱手进言道:“臣意来岁春日,即征河东太守王邑入关中,以法正代之,河东重地,非心腹良人不可,此外河东甲士需要增补,当不得少于万人,另外高筑墙、深挖沟,都是需要一一去做。”

小主,

“当如卿言。”刘璋表态同意,荀攸的条陈都是料敌于先的建议,提前准备的好,日后忧患就少了,若是没有准备妥当,待到袁绍大军临境,将不知以何御之。

入夜。

官署的左厢,刘璋用手指轻轻揉捏着手上洁白的棉花-——当今之世称谓为吉贝的物体,而刘璋面前的案几上摆满了吉贝,这是张裔从交州寻觅来的棉花种子第一岁的产出。

‘不尽人意。’刘璋摩挲着手上的棉花,一来棉花的纤维似是有些细腻,不如后世的棉花厚实,二来一亩地的棉花产出有些少了,比不得后世的亩产。

不过考虑到后世的种子乃是经过一代代的筛选,一代代的培育,数代高科技的加持下才有的良种,刘璋对于当下的收获,也就心满意足了不少。

有了棉花,刘璋思忖起了配套的工具,首先需要取棉籽的器械,然后是弹棉花的器械。

这里弹棉花器械的样式,他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也是他看过一部电影,其中弹棉花的器械奏响的音乐实在太过深入人心了,所以他记得很深刻,很清晰。????加上配套的器械,再推广棉花的种植,用棉花替代掉如今的稻草、轻絮取暖,是一件上利国家、下利百姓的大好事,对此刘璋打算颁布一条律令,将棉花纳入官府征收的税赋之一。

当然,一开始棉花只是钱帛米粮这些赋税的替代品,毕竟棉花的推广需要时间,百姓需要去熟悉棉花这一作物的生长条件和环境。

而刘璋的盘算,是将棉花作为一种高额度的替代型税赋,用以代替钱帛米粮这些传统税赋,让百姓觉得种植棉花有利可图,如此百姓才会有动力去摸索种植棉花,不然无利可图的事情,就算是百姓也不会去做。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刘璋有一种急迫感,但他也知道凡事急不来,事情总归要一件件去做,若是堆到一起去做,恐怕就如同时进行挖大运河、攻高句丽、北击突厥的隋炀帝一样翻车,断送掉一个强盛的帝国。

放下手中的棉花,刘璋从案几旁边的米袋里掏出了一把稻谷,用手轻轻感受着脱壳稻谷细腻的质感。

同样的,这一袋稻谷,乃是张裔从交州寻来的上等稻种的产出,虽是刘璋不知道这种稻谷算不算的上是占城稻,毕竟如今占城这个国度恐怕还是蛮荒的状态。

不过稻种的确是不错的稻种,一亩地能产出二到三石,是一个不错的产出。

只是眼下由于小冰河期的影响,刘璋打算只在蜀地先种植稻谷,然后再推广开来,无他,关中地近北方,实在严寒的紧。

‘棉花、稻种、纸张……’刘璋有了信心,他要孕育出大汉第三帝国,洗刷掉大汉的衰朽之气,重振大汉的荣光。

“夫君,不早了,早些歇息吧。”黄婉见着刘璋迟迟不歇息,她步摇轻晃,来到了刘璋的身边,关怀了一句。

“好。”刘璋将手上的稻谷放入米袋中,拍了拍手后,起身同黄婉离去,在黄婉的服侍下安然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