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纠纠少年郎

代表众人提出这个疑问的,贾琮还真认识。

这人是国子监有名的才子,名叫马文才。

这人乃官宦之家,其父在开封府担任府同知,元佑八年还在祥符县县令任上时,正值黄河大水。

其父治水安民有功,便荫其入国子监读书。

马文才还吃过贾琮与黛玉大婚的喜酒,当初这人的一首贺喜词,令满座之宾喝彩。

词曰:紫陌风光好,绣阁绮罗香。相将人月圆夜,早庆贺新郎。先自少年心意,为惜殢人娇态,久俟愿成双。此夕于飞乐,共学燕归梁。

索酒子,迎仙客,醉红妆。诉衷情处,些儿好语意难忘。但愿千秋岁里,结取万年欢会,恩爱应天长。行喜长春宅,兰玉满庭芳。

贾琮对马文才还是很欣赏的,其父是个忠君爱民之官,他自己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读书种子,要是培养好了,朝廷又能多个能臣。

在贾琮的眼中,能有这样的疑问,马文才以及他所代表的一众学子,是真正心有正义的国朝好少年。

至少,当下是!

贾琮看着一圈儿迷茫的少年郎,清了清嗓子,高声道:“《周礼》有言,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曰长,以贵得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五曰宗,以族得民;六曰主,以利得民;七曰吏,以治得民;八曰友,以任得民;九曰薮,以富得民。九曰皆说民,儒为其一。儒者,尊圣尊师尊贤。师者,以贤得民,传道授业解惑也。圣者,致力于土地也……”

拿《周礼》来解释儒,其实是有些牵强。

但其中有一点可以点明贾琮对儒的看法,即原儒即道。

以道濡身,以德服人。

天之道,阴阳相易,动静有时;君子乐天知命。

人之德,修身得仁,齐家安国;君子择善而固。

“我们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便是进学的真正目的。做官,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说到此处,贾琮让人取来了早就准备好的一本册子。

那是京城公学中一部分毕业生的去向登记册,他翻开后,说道:“诸位可能没有留意过,朝廷在推行义务教育的时候,第一要务不是教授其经义,而是通识之学。即识字、识礼、知忠义、知对错、知世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四年义务教育,贾琮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子们一股脑都涌入科举那条独木桥上去。

各地公学的教材都是朝廷统一的,国学、算学、社会学还有技能教育。

以国学为修身之本,通晓这个世界的大概情况,更能学得基础的生存技能。

四年下来,最差的学子都能初步掌握记账出纳之法,或是打铁、木工、建筑等等技能手艺。

去镇上城里当个学徒,再练上几年,十有八九就能养家糊口了。

最重要的一点,贾琮从来没有改变过儒圣经典的主导地位,国学是经过翰林院诸位大才,将整个儒家思想的精华总结归纳,作为树立三观的主要工具。

数年来,义务教育最大的成果是让国朝的孩子们,在认识世界学得一身本领的时候,形成了正确的三观。

众人一开始还觉得贾琮给他们讲述义务教育的情况是跑题了,可渐渐的他们听出味了。

“我明白了,永丰侯是说,圣人之学没有错。我等学儒,是修己之身,与他人如何并不相干!”

只要有一人有所得,就能点醒一大片。

很快就有一人突然恍然大悟,喃喃说道:“我好像也明白了,怪不得大相公要重释圣人典籍……”

“我也明白了,理学……或者说我之前所学的理学之道,其实是他们刻意曲解过的。”

这他们二字指的是谁,众人都心里有数。

贾琮继续说道:“我等皆为圣道门徒,却也该为圣道继往开来,而不是因陋守旧。我等身上的衣裳,过上三两年都会不合身,何况圣道已传承千年之久,不合时宜之处自然不少。若将其奉为神明,才是孔圣不愿看到的。圣人非神明,圣人亦是人。我等要敢于质疑,敢于推陈出新……”

先将孔圣人从神位上拉下来,然后放在贤明先祖的位置上,这样就可以说出他真正要做的事了。

只听贾琮说道:“少年强则国强,我等乃是圣道之未来,国朝之未来,当自强不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学阀之害,诸位应该也已经有了切身之感。如今王儒等人率先开战,我等圣道少年,自当为圣道而战!”

月票推荐票

今晚就先更到这里,明日继续,晚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