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强势围观之下。
所谓佛陀,可敢真正动手?
至于祂是否会找借口,拒绝二人借阅佛经。
江贺同样有方法应对。
一切皆在掌握之中。
“……”
顾月容总觉得先生不像是去求取佛经,而是去踢馆的。
说回来,竟敢亲赴灵山雷音寺,在佛陀脸上踢馆……
放眼天下,也就只有先生一人了吧?
……
江贺说要带武悠前往灵山,求取佛经。
但当三人正式出发,他却没有招来马匹,也没有使用任何增速之法。
而是顺着官路,一步步的往灵州的方向走去。
顾月容还好,非但没有任何焦躁,心里还有些高兴。
她作为四阶巅峰修士,即便背负了瑶琴,也不会因为走路而感到疲惫。
至于路途遥远、速度太慢……
与先生一起,再远的路途也不会无聊。
倒是武悠,有些蚌埠住,沿着官道走了一整天,感觉没有任何前进,忍不住出声询问。
“大人,蛮州距离灵州足有万万里之遥,我们就这样慢慢的走,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灵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江贺并未直接回答,开口讲道。
“佛法浩瀚,无边无际,你就算耗尽一生的时间,也不可能走到尽头。”
“你既然决定追求无穷无尽的佛法,为什么还会困惑于脚下的道路?”
说到底,武悠不过是八岁孩童,对于经文的理解,也大多源于自己思索。
纵然早慧,也不可能有多高的思想境界。
他听到江贺的问题,若有所悟的同时,又忍不住说道。
“但是我们现在所走的道路,并非是学佛之路啊。”
“得不到佛法,却又花费这么多时间在道路上,等到了灵山,我已经七老八十,又有多少时间去学习佛经中的道理呢?”
闻言,江贺笑了。
“伱不是读过佛经,早就走在学佛的道路上了吗,为何还会说这并不是学佛之路呢?”
【你携武悠出行,不骑行,路甚遥,武悠疑,何日至灵山。】
【你不答,问:佛法无边,既求佛,何困于足下?】
【武悠言:足下之道,非佛道。】
【你笑问:通读佛经,已入佛道,何来此言?】
【武悠悟,不怨路遥,于行路时诵读佛经,领会道理,佛法遂得精进。】
【你甚慰,与其同读佛经,探讨佛理。】
【你曾游万里红尘,阅遍世间百态,虽未曾修习佛经,借道门修为,以道入佛,领悟极快。】
【武悠与你交谈,明悟许多,心服口服,愈发钦佩。】
世间的道理,往往是相通的。
尤其是那些性质纯粹,不掺杂任何法门,只是陈述理念与道理的经文,有少许相似之处也极为正常。
这种情况下,那些在道学佛学上造诣极高的人、以及经历丰富,阅尽红尘的人,往往能很轻松的领会经文中传达的道理。
晚年出家、由佛入道、由道入佛、道佛双修……
这些事情都不罕见。
事实上,无论是哪个时代,能够在道佛之争的口水战里占据优势的人,往往都是遍阅两家经典。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江贺虽然没有学过佛经,但他在几世轮回里,不止一次当过道士。
在道学上面的造诣,即便是这个时代的道门天师,也为之惊叹。
再加上他行走红尘,不仅经历过这个时代,更是经历过一次次时代变迁,即便是活了一两千年的道门天师,在这方面也远不如他。
高屋建瓴,研习佛经,自然进境极快。
连带着身旁的武悠也进步神速。
他本就是早慧孩童,若进入正常寺庙修行,得到神童美誉绝不困难。
又运气极好,得到了江贺这位有道真修的指点,尤其在口才上,更是一日千里。
仅仅一个月过去,便在争论之中,把顾月容讲的无言以对。
半年过去,在沿路寺庙借阅经文之时,已经能跟寺庙住持切磋佛法,不分上下!
这也多亏了寺庙住持学艺不精……
说到底,这些僧人的皮囊下,是一头头化形妖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