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气氛融洽

嫡女霸气归来 7九夭 2183 字 2天前

庄奕辰和唐羽落再次起身谢恩后,便缓缓落座。此时,大殿内的气氛愈发融洽,众人也逐渐放松下来。

“庄先生,羽落夫人,哀家多谢你们将若儿教养的这么好,这杯酒,哀家敬两位。”太后端起面前的酒杯,对着下首坐着的庄奕辰和唐羽落举起酒杯。

庄奕辰和唐羽落见状,双手端起酒杯,庄奕辰神色谦逊,开口说道:“太后娘娘言重了,教导若儿是草民与夫人心甘如饴之事,我们二人无儿无女,若儿是我夫人当年外出访友时带回,从那日起,我们二人就已经将其视为自己的女儿。太后娘娘无需感谢。”说罢,便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唐羽落也依样行礼,动作优雅地饮尽了酒。

太后微笑着颔首,眼中满是欣慰之色,轻轻放下酒杯后,又道:“哀家听闻庄先生才学过人,教导的几个徒弟也是优秀的紧。”

庄奕辰连忙起身,恭敬地回道:“太后娘娘谬赞了,草民不过是个武夫,只是略通些文墨,承蒙世人抬爱,草民不过是尽了为人师的本分罢了。他们能有所进益,皆是自身勤勉努力之故,草民不敢居功。”

太后微微摆手,笑道:“庄先生不必过谦,哀家也曾听闻先生的几位徒弟的能力,想必先生的教导之法必有独到之处。”

庄奕辰微微欠身,沉思片刻后说道:“太后娘娘谬赞了,育人之道,首在因材施教。每个徒弟皆有其独特之秉性与天赋,便如璞玉,需细细雕琢方能成器。对于每个徒弟,悉心观察他们的长处与短处,而后引导他们发挥所长,弥补所短。”

他缓了缓,继续道:“再者,亦需要注重品德之培育。才学固然重要,然若无仁德之心,便如无舵之舟,易迷失方向。故而常以古今贤人之言行事迹教导他们,使其明辨是非善恶,知晓礼义廉耻。”

太后听得频频点头,眼中露出赞赏之色,“庄先生所言甚是,这品德与才学,确是缺一不可。哀家好奇,先生的几位徒弟中,可有那格外出众之人?”

庄奕辰微笑着回道:“草民的徒弟们各有所长,皆在各自的领域努力奋进。若论出众,大徒弟沉稳坚毅,于武学一道领悟颇深,且行事果敢,颇具领导之能;二徒弟心思细腻,对数算、奇门遁甲、机关之术钻研甚精,常能出其不意地化解难题;三徒弟才情斐然,于诗词文章方面颇有建树,出口成章,落笔成文。他们皆为草民之骄傲,亦是草民教导之成果见证。”

太后微微露出惊讶之色,“如此英才,皆出于庄先生门下,可见先生的能力非同一般。看来我们若儿如此优秀,也少不了庄先生的付出。”

庄奕辰忙躬身道:“太后娘娘过誉,若儿天生灵慧,心地纯善,草民与夫人不过是在旁略加引导,其自身之努力与天赋才是关键。”

唐羽落也温婉地开口:“太后娘娘,若儿这孩子懂事乖巧,与我们相处多年,情同亲生,能得太后娘娘如此夸赞,是她的福分。”

太后笑意更浓,转头对一旁的皇帝道:“皇儿,你瞧瞧,这庄先生和羽落夫人当真是难得之人,咱们可得好好答谢他们对若儿的养育之恩。”

皇帝微微点头,目光温和地看向庄奕辰二人,“庄先生、羽落夫人,日后若有什么需求,但说无妨,朕定当竭力满足。”

庄奕辰再次谢恩后,太后又道:“哀家听闻,庄先生曾游历四方,想必见识广博,这天下之形势,先生可有什么见解?”

庄奕辰心中一动,略作思索后说道:“太后娘娘,草民以为,如今天下虽看似太平,但实则暗潮涌动。各地虽暂无战事,但民生之事仍需多加关注,水利若不修,庄稼便难有好收成;商业若不兴,百姓之财路便窄;教育若不普及,人才便难辈出。唯有从这些根基之处着手,方能保我朝之长治久安。”

太后和皇帝听后,皆陷入沉思。

片刻后,皇帝开口道:“庄先生所言,朕会命大臣们商议斟酌。先生游历之时,可曾听闻他国之长处?”

庄奕辰回道:“回陛下,草民曾在他国见过其对工匠技艺之重视,他们设立专门学府培养各类工匠,使得其技艺精湛,所造之物精美耐用,无论是兵器还是日常器具,皆有可取之处。我朝亦可借鉴一二,鼓励民间技艺传承与发展,或能为国之兴盛添砖加瓦。”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兴味,“庄先生的话,朕记下了。这朝堂之上,正缺先生这样有见识之人,先生可愿入朝为官,为朕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