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配属给特务营的装甲兵团战车连和战车防御炮排以及特务营的通信排何炜都没有带,全都留在了中山北路附近配合第七十八军补充旅做巷战防守准备。
第七十八军补充旅的旅长李钦若在得知何炜通报的敌情后也大惊失色,他也没想到日军的行动速度会如此之快。
当然,他不仅感叹于日军的行动速度,更为自己的部队感到担忧,毕竟,这个所谓的第七十八军补充旅,实际上就只有一个步兵团,且这个团三分之二的兵力都是新兵。
也多亏了何炜留给他的部队才给了李钦若底气,于是,第七十八军的补充旅也在中山北路上行动了起来,在中山北路到挹江门这段重要关隘的街面上构筑工事,做巷战的战斗准备。
而何炜在安排好这一切后,便直接带着特务营的步兵第一和第二连,炮兵连,通信排和别别动队迎着日军追击的方向冲了上去。 神话之后
这次由何炜亲自带队的行动中,特务营的官兵没有选择在宽大的路面上正面冲击,而是分为了左右两队,分别钻进了路两侧的建筑内,沿着建筑物向前突进。
城市巷战的特点是,战斗正面狭窄,隐蔽,指挥联络困难,部队易于拥挤,也易于分散,如果何炜让部队堂而皇之的在街头上正面快速突进,势必会失去先手,而且开阔的马路无遮无拦毫无遮挡,一旦被日军发现搞不好要吃大亏。
况且巷战因为正面狭窄,不能展开过多的兵力,所以必须要有大的纵深梯队以逐渐加强突击力量,行进的方式也有讲究。
要么使用小部队沿街道的两侧隐蔽前进或挖通墙壁在房屋内隐蔽前进,或经过邻街积极向敌后实施迂回突击,万万不可拥挤在街道上,避免遭敌火力杀伤。
故而,何炜将部队一分为二,步兵第一连和步兵第二连分开在马路的左右两侧,炮兵连夜一分为二,分别配属给第一连和第二连,两支部队钻进两侧的建筑内,沿着房屋穿行,遇到缝隙就钻缝隙,遇到房屋就进房屋,当然,如果遇到阻挡通路的墙壁,就只有上炸药包炸了。
特务营出击的部队携带了大量的手榴弹和炸药包,每个步兵班都分到了三箱爆破手榴弹和一箱金陵兵工厂生产的黄磷手榴弹,炸药包更是每个士兵都背了至少两个,各个连队的连部带的装箱炸药块更多。
虽然日军的进攻速度出乎了何炜的预料,但对于会发生巷战这件事,何炜却是早有准备,因此,特务营在从下关出发时,特地向肖将军申请了一批弹药。
这批弹药自然都是何炜认为在巷战中消耗大的弹药,没有什么各种口径的枪弹,而只是炸药和手榴弹。
巷战和野战不同,步兵分队巷战使用最广泛的武器是炸药,既能开辟道路,又能拔除据点,还能歼灭敌人,其次是手榴弹、冲锋枪,手榴弹是打敌反冲锋及逐屋争夺的最好武器,因此参加巷战中的部队,最好用也是消耗最大的弹药武器便是炸药和手榴弹。
宪兵一向是财大气粗,各种弹药自然是不缺的,战前,金陵城内的几座弹药库和金陵兵工厂带不走的成品弹药全部都交给了宪兵部队负责看管,而在日军对金陵开始进攻之后,这些分储于城内各处的弹药,全部被宪兵部队拉到了下关附近的各处仓库中储存。
现在,自然是便宜了何炜不少,不要说何炜要的炸药和普通手榴弹,就连产量较少的黄磷手榴弹,下关附近的仓库中都至少存储了三万多颗。
何炜因为猜测到极可能会和日军发生巷战,因此未雨绸缪,早有准备的在开拔进城时带了大把的炸药和手榴弹,只是,他没有想到,这巷战会来的这么仓促,会来的这么快。
一时间,整个中山北路到处都是剧烈的爆炸声,出击的特务营部队如同土匪一样穿房子,砸门子,在建筑中开路穿行,破障前进。
这既是战术的基本原则,也是何炜根据日军的状况做出的相应部署,正在向中山北路搜索前进的日军加强中队,除了最基本的步兵中队外,还加强有相当数量的重兵器,这批重兵器包括一个重机枪小队和一个步兵炮小队。
日军的重机枪和步兵炮根本没有法子长时间靠人力携带,九二式重机枪和九二式步兵炮的重量都十分沉重,靠人力携行根本撑不了多长时间,因此其建制内编制有大批的骡马和辎重。
而按照何炜的记忆,日军一个标准的步兵炮小队编制有一匹乘用军马和十一匹驮马,而一个重机关小队的骡马数也与此差不多。
人可以在房子里面猪突猛进,马可不行,队伍中有这么多的驮马,日军的行军搜索队列必然不可能在建筑物中穿行,一定会在大摇大摆的在街头和路面上行进。
而特务营就不一样了,特务营的机枪要么是轻机枪,要么是通用机枪,非常轻便,而炮兵连装备的火炮要么是八一迫击炮,要么是四十七毫米战车防御炮,在拆卸开后都可以实现短时间内的人力携行。
因此,跟随步兵在建筑物之中穿行完全没有问题。
特务营的部队在建筑物中穿行,而与之对向开进的日军则是在街头路面开进,等到两支部队照了面,日军毫无疑问会被两侧建筑中行进的特务营部队包夹进去,到时候,这支沿着中山北路搜索前进的日军加强中队,自然就是何炜粘板上的肉,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了。
同一时刻,在中山北路前方的宽大路面上,日本陆军第六师团步兵第四十五联队的第九中队也小心翼翼的在搜索前进。
只不过,他们行军纵队的臃肿状况,显然比何炜想象中的还要严重,甚至严重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