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婶儿熟练地擀着面条,她的手法娴熟而灵巧。
擀面杖在她的手中翻飞,面团被擀得又薄又匀,散发着诱人的面香。
面条擀好后,又长又宽,宛如缎带般细腻,散发着诱人的光泽。
那碗鸡蛋炒成的臊子,金黄的色泽让人垂涎欲滴,,每一片鸡蛋都裹满了浓郁的香味。
鸡蛋与面条的搭配,是一种经典而又美妙的组合。
方婶儿端过来满满两碗面条,让方叔和顾宁吃。
“快吃,锅里马上再煮~”
方叔是大男人,食量自然很大。
顾宁自从瘦下来后,胃口也变小了,现在他是绝对吃不下这碗面条的。
解释了半天,好不容易才让方婶儿相信了他是真的没有客气,才分了一半给方婶儿。
方婶儿拗不过顾宁,这才端着碗跟他们一起坐在了桌上吃饭。
顾宁挑起一根面条,放入口中,顿时感受到了劲道和弹性。
面条的口感滑嫩,嚼起来有一种独特的嚼劲,让人回味无穷。
配上香喷喷的炒鸡蛋臊子,味道更加丰富多彩。
顾宁喜欢吃完面条后喝上半碗汤,透亮的面汤带着面的清香。
原汤化原食,有了这口汤,这顿饭才算圆满。
这一顿简单、美味又奢侈的面条,让人体验到了家的温暖和亲情的浓厚。
毕竟,他们也是家人啊~
吃完饭,顾宁顾不得多待就抱着竹篮回家去了。
西边的屋子被顾宁找了一间用来当培育室。
菇房的窗户盖挂上了厚实的黑布,整个培育环境宜都是暗光的氛围,这样有利于菌丝营养生长的环境,而不利于过早地转入生殖生长而形成原基及菌蕾。
其他的口也被顾宁堵住了,现在整个就是一个密不透风的环境,因为菇房内要恒温,保持在25℃上下。
里面放了一排架子,架子上排放的是一个个装满玉米芯的袋子。
里面是按比例装好的锯木屑 、麦麸 、大豆饼和石膏 ,以及水适量。
自然条件下,平菇是生长在阔叶树或树桩上的,所以锯木屑应该是最基本的配方原料。
木屑是从顾二牛那里找来的,平时在家都被顾婶儿拿来点火了,现在全给顾宁了。
顾宁栽培平菇想要因地制宜地利用农副产品的下脚料,如棉子壳、玉米芯、麦草粉、甘蔗渣、豆秸、玉米杆或树叶等作为栽培平菇的主要培养料。
因此,另外一排用的材料是玉米芯和棉籽壳,这都是农家常见的东西。
现在这些东西都被顾宁利用起来了。
一个个圆柱体的袋子都被顾宁详细的写了编号。
在这些小袋子里,被都顾宁埋进去了野生平菇的菌丝体或菌盖残体,等他们慢慢长大。
顾宁每日给菇房通风,喷水,一天三遍的观察,终于有菌丝的菌包开始慢慢有小菇冒出头来。
之前采集回来的大一点的菇开始慢慢成熟,顾宁忍着馋没有打牙祭,就是为了收集菇种。
顾宁把成熟但还未散落孢子的平菇,菇盖下部的孢子会逐渐变成黑色,这表明平菇已经成熟,可以进行菇种的收集。
收集菇种需要准备干净的容器,最好是玻璃瓶或塑料盒子,要确保容器干燥和无异味,目前没有就用坛子了。
轻轻拧下平菇的菇盖,将菇盖放入准备好的坛子中,注意不要将过多的杂质或其他异物掺杂进去,以保证菇种的纯度。
收集好的菇种保存的话要放置在通风良好、干燥、避光的地方。
但如果种的话这步就可以直接省略了,顾宁把来之不易的菌种再次投入生产。
又是几天耐心的等待。
好在结果不是那么差强人意,有一多半的都出菇了。
少部分没出的料包也很有价值,顾宁把编号记下来,对照自己的本子查看当初记录的配料和水分比,而后才能不断进行调整。
独木难成林。
顾宁从菇房里出来,洗洗手换了身衣服,背着小竹篓出门找外援了。
他有想法,有材料,但是没有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