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城里的小院

穿在1977 狸猫换银子 2141 字 4个月前

十几年的时间破旧风俗,结果破了个寂寞。

陈凡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大大的信封,打开封口倒出来,竟然是几百张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票据。

粮票、肉票、油票、布票、鞋票、工业票、……,就连自行车票、收音机票、手表票、缝纫机票都各有两三张,甚至还有一张摩托车票和一张电视机票。

当然不是长江750或幸福250那种摩托车,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是默认的规矩就是这类车一般不供应给个人,百货商店也没得卖。

这张票是黑老鸹这种轻型摩托车,也算很不错了。

这些都是李副厂长给他的,说是随工资补发的票证。

钱可以捐出去,这些票就没有捐的必要。

陈凡也不管是不是真的随工资补发,便一股脑地收了下来。

从这堆票里面翻了半天,终于找到肉票,随手抓起几张递给安全,“别尽买肥的,太腻,有上好的后腿肉、前排都可以来一点。”

安全拿着票骂骂咧咧地离开,说什么谁家不是想多买点肥肉炸油,就你好日子过多了,还挑上了嘴,竟然嫌弃肥肉太腻,你咋不天天吃素呢!

等安全离开,陈凡转头看着黄莺她们,“还不去烧水洗澡,真想感冒啊?”

听到这话,几个女生才嘻嘻哈哈地往后面厨房跑去。

陈凡一个人坐在堂屋里,慢悠悠地抽了支烟,又把杯子里的茶喝完,起身走到位于东南的书房。

房间里面,最里面是整整一面墙的书柜,柜子里摆满了书籍,其中不乏一些外文专业著作。

陈凡走到书柜前仔细观看,里面的书基本上以机械和电子类专业书籍为主,既有国内的、包括翻译版本,也有国外的原著。

剩下的一小部分,则是英语、法语、俄语和日语类书籍。

据杨厂长所说,他找回来的书,连以前的一半都不到,这里的很多书是他后来凭着记忆,去书店里买回来的。

尤其是那些外语类书籍,包括翻译类著作,都是他托人在上海外文书店找到的,花了多少钱他没说,反正陈凡估计、少说也有上千块。

而现在这些书,都让他一股脑地给了陈凡。

除了这一面墙的书柜之外,东墙边上,还有一架施坦威立式古董钢琴。

(施坦威立式古董钢琴)

这架钢琴是当年陈凡母亲回国的时候,想尽办法从美国带回来的,后来嫁人、搬家,都一直没有放弃。

也亏得当时搞破坏的那些人看到这架钢琴没砸掉,而是搬去了工会俱乐部,这才得以保存下来。

后来自然也被杨厂长物归原主,搬回来这里。

陈凡坐在新造的琴凳上,揭开琴盖,手指放在琴键上,缓缓弹出一串流畅的音符。

后院偏房里,黄莺和黄鹂两姐妹最先去卫生间洗澡,剩下的人都在餐厅里坐着,听到前面屋子里传来的钢琴声,杨菊不禁两眼发亮,“陈老师还会弹钢琴?”

刘丹迷惑地看着她,“陈老师的手风琴都是安叔教的,他怎么会弹钢琴呢?”

张翠娥昂起头,眼里满是对师父无条件的信任,“这有什么?手风琴和钢琴都是琴,会弹手风琴,肯定就会弹钢琴啊。

再说了,这里本来就是他的家,说不定以前师奶奶教过师父弹钢琴呢,只是他后来自己忘了,现在看到钢琴,又想起来怎么弹,不是很正常吗。”

听到这话,其他人都不禁轻轻点头,随后一个个手肘撑在餐桌上、双手托着腮,满脸迷醉地听着钢琴声。

片刻后,一曲《黄河钢琴协奏曲》弹完,陈凡缓缓合上琴盖,站起身来,原地后转,看向一张案几上架着的小提琴。

这架小提琴不是陈凡母亲的遗物,而是他父亲的,当年正是凭借这把小提琴,五大三粗的陈爸才顺利把陈妈骗到手,从某种程度来说,两人也算是才子佳人、天作之合。

陈凡缓缓走过去,打开琴盒,从里面拿出一把古色古香的小提琴,随后将琴架在肩上,缓缓搭上琴弓,一曲《梁祝》便倾泻而出。

(本章完)